...

小蜜蜂電報

國家門戶大開 庸官橫行 如此台灣國安

近日一名阮姓中國人士獨自駕著快艇,從外海一路長驅直入淡水河口,直到在港口登陸後才被逮捕,此一突發事件引發輿論嘩然,更是讓民進黨顏面無光,對照民進黨宣揚的「第五縱隊」理論,這起事件無疑是給民進黨最響亮的耳光,最難堪的莫過於管碧玲執掌的海洋委員會跟轄下的海巡署。

從《不夠善良的我們》看見臺灣長照現況

 2024年播出的臺灣電視劇集《不夠善良的我們》,劇中寫實的「長照」片段讓人印象深刻,也是演出長照中主要照顧者的心情寫照,讓許多人心有戚戚焉,因為那一幕幕像是劇情般的片段,在現實中無處不在。   劇情裡,由林依晨所飾演的簡慶芬,因婆婆中風,萬般糾結下,決定辭職照顧婆婆,她日復一日

「社會期待」就是一個枷鎖!

時間來到了2024年的臺灣,仍持續朝向性別平等、多元尊重的社會邁進,大多女性在婚後依舊選擇繼續在職場工作,難免還是會看到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現象。

《藍色恐懼》:她的恐懼,他的凝視

「最完美的藍色隱藏著最深的恐懼。」 最近看到光點映畫重新上映《藍色恐懼》的修復版,這樣的消息無非是讓人興奮的,動畫大師今敏的巨作在大銀幕上的張力,即使隔了二十餘年都毫不遜色,甚至在21世紀的今天,會讓人有更深刻的體悟,因此今天便想來好好的分享這部動畫電影,《藍色恐懼》到底説了什麽

直到遇見《當下的力量》才明白困住他的是什麼—是內在的時空和對幸福快樂的定義

離別的準備 永遠都是不夠的

人生的第一次生死離別,是在國小二年紀爸爸的離開。連什麼是死亡都不知道的我,即使不懂,也莫名感傷。 

《咒術迴戰》的罪與罰 ─ 人性與詛咒的碰撞

「這個國家接下來會變得如何呢?」,「什麼都不會改變」,「詛咒別人,被人詛咒,然後死去」,《咒術迴戰》動畫中的這段對話,清晰浮現於我的腦海,動畫中慘烈的場景與現實裡一幕幕人心的衝突何其相似?!

《六人行》30世代對城市生活的想像

在台北工作的這些日子裡,看似好像做著一份工作,卻從來不認為自己屬於這份工作。每天我都追著《六人行》,夜深也捨不得睡,就期待有天可以有這樣的「家」,與朋友真正的「門當戶對」,探究《六人行》魔力,大概就是讓我透過小小的螢幕,找到了對生活的遐想。

生命之始,抑或是死亡之終

死比起說是終點,加入一個「生」字,更像是一輪循環。平心看待很重要。當所珍視之物不在這世界上,再也不會回來時,我會相信他仍在我身邊、在我心底、永遠地留存於我心底,只要我將他好好記住,便會永垂不朽。

《破墓》從現象級驚悚片看韓國電影的創新進化&好萊塢的困境

韓國最新的驚悚力作《破墓》,不僅凝聚了一票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出,更是將韓國獨特的宗教文化背景和民俗信仰融入故事之中。本文我們將深入探討《破墓》是如何巧妙地結合了不同在地元素,透過編導張載玄的巧手,呈現出一場關於家族秘密和國家歷史的驚悚電影。同時,也將探討近年來韓國電影在宗教驚悚類型上的創新,並對比好萊塢在創意表現上的困境。

講白話一點,就是要理解自己所無知的領域,透過質疑自己對事情的理解,才有辦法開啟好奇的大門,補全自己缺少的那一塊。

「留白」的生活美學

我家的露台什麼都沒有,卻能應有盡有。露台為四方天地,建商將一側以磚牆堆砌成圍籬,將土壤收攏給植栽,將空間留空給露台,圍籬內本該杜鵑花所棲,經年間卻因往來的小鳥帶來的果實深根發芽,漸漸盤據了這片圍籬,如今長成株株茁壯,枝葉繁茂能為人乘涼的小樹。

《轉學來的女生》:敲破第四面牆的法槌

近期的新聞總是呈現一個接踵而來的趨勢,國中割喉之後有虐童,之後又有大麻和詐騙,層出不窮。在滑看網上各大報導下的評論,分享的時候,就想起了這部兩三年前的泰國單元劇-《轉學來的女生》(Girl from Nowhere),忽然覺得這部劇放到今天這種大環境下來看也是玩味無窮,因此想好好分享這部我覺得後勁讓人發麻的泰國強劇。

《再見機器人》影評,5個重點回顧這段孤獨與愛的童話

「我們都忘了,其實可以好好說再見。」看完《再見機器人》(Robot Dreams)之後的心情是複雜而單純的。《再見機器人》具備所有動畫片討喜的元素:簡單的人物設計、單純的劇情、好聽的音樂。最有趣的是,這是一部沒有對白的動畫片,對於我個人而言,其實有一種回到小時候看《湯姆貓與傑利鼠》的即視感:沒有複雜的對白,單純只有角色的表現、音樂、畫面來撐起劇情。

台灣狗狗節 藝人、網紅響應「牠的可愛秘密」

9/9 台灣狗狗節,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起「#牠的可愛秘密:愛牠,請先認識牠」社群串聯行動,與Leo 王、陳零九、潘慧如等多位知名藝人與網紅,一同邀請大眾認識品種犬的潛在健康風險與遺傳疾病。

閱讀更多

日本政變電影回顧:從《226》、《侍》到《日本最長的一天》

最近《12.12:首爾之春》在台灣引發的熱議,再度引起了人們對歷史政治與政變議題的回憶與探究。本文將回顧鄰居日本的經典政治電影,探索岡本喜八和五社英雄的電影作品:從《226》到《侍》,再到《日本最長的一天》;帶你回顧與分析日本政變電影,一起看看這些作品如何巧妙的在銀幕上呈現複雜的政治動盪,感受時代的回聲。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