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評論

國家門戶大開 庸官橫行 如此台灣國安

近日一名阮姓中國人士獨自駕著快艇,從外海一路長驅直入淡水河口,直到在港口登陸後才被逮捕,此一突發事件引發輿論嘩然,更是讓民進黨顏面無光,對照民進黨宣揚的「第五縱隊」理論,這起事件無疑是給民進黨最響亮的耳光,最難堪的莫過於管碧玲執掌的海洋委員會跟轄下的海巡署。

國軍捍拒疑案清算 賴清德顧立雄怎辦?

近日立委黃國昌在質詢國防部長顧立雄時,提到2008年5月離奇身亡的空軍士官蔡學良母親,不久前才到立法院陳情,他期待顧立雄部長能傾聽蔡學良母親的訴求,讓此案真相早日大白,顧立雄部長則是簡短回應將會協助家屬持續調查此案。

從《不夠善良的我們》看見臺灣長照現況

 2024年播出的臺灣電視劇集《不夠善良的我們》,劇中寫實的「長照」片段讓人印象深刻,也是演出長照中主要照顧者的心情寫照,讓許多人心有戚戚焉,因為那一幕幕像是劇情般的片段,在現實中無處不在。   劇情裡,由林依晨所飾演的簡慶芬,因婆婆中風,萬般糾結下,決定辭職照顧婆婆,她日復一日

「社會期待」就是一個枷鎖!

時間來到了2024年的臺灣,仍持續朝向性別平等、多元尊重的社會邁進,大多女性在婚後依舊選擇繼續在職場工作,難免還是會看到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現象。

《藍色恐懼》:她的恐懼,他的凝視

「最完美的藍色隱藏著最深的恐懼。」 最近看到光點映畫重新上映《藍色恐懼》的修復版,這樣的消息無非是讓人興奮的,動畫大師今敏的巨作在大銀幕上的張力,即使隔了二十餘年都毫不遜色,甚至在21世紀的今天,會讓人有更深刻的體悟,因此今天便想來好好的分享這部動畫電影,《藍色恐懼》到底説了什麽

台灣可能出現「自我政變」嗎?

隨著立法院朝野對立白熱化,在野陣營以過去執政黨占多數時的作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推動國會改革時,執政黨跟側翼卻煽動支持者聚集立院外鼓譟,揚言要以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的方式反制在野陣營,台灣政壇鬧哄哄。

詐騙與思想上的民主

在這時局動盪不安的時代,大多數台灣人都期望台灣一直是民主的國家,保有發言、寫作、創作音樂等自由。甚至許多人為減少對岸資金來源用於統一或資訊戰,堅持不買中國製品或陸貨,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以史為鑑!蔡英文是盡職的三軍統帥嗎?

520已過,蔡英文的任期劃下句點。她在任內施行政策的得失,近期主流媒體有許多吹捧評論,由於台灣媒體已盡成民進黨禁臠,這些馬屁評論難以嚴格檢視蔡英文任內的嚴重缺失。尤其是國防政策充滿各種「國防布」,沒有檢證數據,只剩下獨裁國家般的政治喊話動員。

福建號航母性能、戰力與影響分析:是面子工程還是戰略震懾?

隨著中國第三艘航母–編號003的福建號於2024年5月1日開始公開海試,討論與爭議再次高漲。福建號的真實戰力和戰略意義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台灣,各方對這艘新航母的功能和效用評價兩極。本文將根據北約的技術情報,分析福建號的性能、潛力以及可能的戰略影響,試圖還原福建號航母的真實面貌,並探討其在未來數十年中,對區域安全格局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

從兩部電影反思死刑存廢問題:《謎樣的雙眼》、《看見魔鬼》

死刑是完美復仇嗎?本文透過兩部電影《謎樣的雙眼》和《看見魔鬼》,討論台灣社會對於死刑存廢議題的深層思考。死刑常被視為對極端犯罪的終極懲罰,也是社會對「絕對正義」的一種期望。然而,當我們面對極端的不義時,死刑真的能為受害者帶來平靜嗎?透過對這兩部電影的深入分析,本文將探討復仇的意義及死刑作為復仇工具的道德和實際效果。通過電影中的敘事和象徵,我們將嘗試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於正義和復仇的不同見解。在台灣這樣一個法律、文化及道德價值觀交織複雜的社會中,對於如何處理最終的復仇,我們將尋求更深層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