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警察電影,從港英時代的繁榮到回歸後的變遷,我們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興衰與文化的轉變。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在不同時期製作的警察電影,如何反映出社會的變遷、警察形象的演變,以及公眾對警察角色認知的轉變。從80年代的警匪片到現今的形象崩塌,香港警察電影不僅是商業片的代表,也是城市歷史與文化的鏡像。讓我們一起回顧那些香港警匪電影的經典之作與興衰史吧。
內容目錄
Toggle從榮耀到衰落,香港警察在銀幕上的形象轉變
香港曾經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電影業興盛期相當長,幾乎橫跨了整個港英時代的後半段。尤其,1980年代中期後,香港影業歷經英中談判,結果「命定回歸中國」的「衝擊期」,未定的命運驅使「無厘頭」喜劇文化高漲,而讓香港成為亞洲喜劇一級出產區外,香港兩大電影片廠的惡性競爭和良性催化,更在虛無的武俠、歷史劇外,激發出濃烈且有現代感的警匪電影類型。港英時代,因為言論相對自由,連批評嘲諷母國英國的電影都照拍照演不誤,跟當時台灣還深陷於白色恐怖、高壓統治且思想未解放導致電影創作蕭條的狀態下,香港時裝電影中的警匪類型,更高居期影視產業的頭號賣座招牌。
但在97回歸後,香港警察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2010年代後期,香港警察漸漸回歸成「公安、武警」的形象,不僅英式步操、服務體系和整體形象訓練都漸漸中國化,對香港公民的意義,也在數年內變為「黑警」,加之中國干預日深、國安法箝制及反送中抗議怒火,現今已少有人將「香港警察」視為開化、公正、親民和服務至上的象徵,非常可惜。那個港英末期到回歸初期的香港電影,在時代轉換的關鍵時刻,電影裡的警察形象是如何從優等生變成如今這般慘況?
曾有「公共服務系統」美譽的香港警察
香港受英國殖民統治百年,其都市化程度相當高,從19世紀末維多利亞時代所發展的英國大都會警察系統,應是全世界最早、最有效率也最親民的「公共服務系統」!沒有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美學」下認知教育裡,警察是高高在上的人民褓母,是要來保護公民的一種上位角色,而非為公民提供服務的下位角色,兩相比較可看出文化差異。
香港警察系統與台灣這種警察的服勤哲學基本不同,香港警察和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街頭的「見警率」相當高,最高峰期每六百個香港市民擁有一位警察服務,其所表現出來的並非「人民褓母」這種家長指導、教訓納稅人的姿態,反而時時刻刻都將「為市民服務」視為中心思想。香港警察雖也有貪污腐敗的長時間惡劣存在之殖民地警察時代(1970年代前的呂樂、四大探長等黑白不分時期),但在1970年代港英政府引入英國廉政公署系統後,香港警察形象快速西化煥然一新,成為可靠可信任的公民服務系統。
1.經典元素飛虎隊:《飛虎奇兵》、《逃學威龍》、《飛虎雄心》
不可否認,飛虎隊(Special Duty Unit, SDU)是香港警察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賣座元素。外界早期稱飛虎隊為「藍帽子」部隊。有太多太多的電影藉著不同手法,描寫這支堪稱香港警察精英中的精英部隊,但電影品質優劣有很大差別。
如果以軍警專業觀點來看,1985年推出的《飛虎奇兵》(City Hero),算是香港電影,首度以專業角度描寫飛虎隊訓練與執勤的電影。這部由香港新浪潮重要作者余允抗(曾經執導《山狗》、《凶榜》等片,與徐克早期的《第一類型危險》,帶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創新手筆,將初入飛虎隊的年輕警察生活與感情,融入訓練過程之中,故事題材與台灣產的軍教胡鬧片型有很大差別。值得一提的是,《飛虎奇兵》一片雖力捧當年的肌肉小生鄭浩南,但在片中演出的配角王敏德,反而在日後飛虎隊電影系列,征服香港影壇。
1991年,年輕的新導演陳嘉上連續二年熱檔,推出《逃學威龍》一、二集。陳嘉上在加拿大留學期間學習都市地理學,課外對軍武科技相當入迷,早年在邵氏片場擔任編劇,留下扎實根基。他後來執導筒一鳴驚人,作品充滿都市雅痞中產階級風格,拍電影時特別注重軍事裝備道具的細節與使用,雖當時香港影壇還未出現軍品考證風電影,但陳嘉上藉執導熱片《逃學威龍》的機會,讓主演的周星馳盡情演繹飛虎隊內的相關劇情。這系列無厘頭喜劇熱賣,將周星馳捧上天,在影史地位上,可算香港電影首度以詳細考據角度,描寫飛虎隊值勤與裝備的真實細節。
1994年的《飛虎雄心》(Final Option 台譯:飛虎精英),堪稱是陳嘉上震驚香港影壇的作品。結合軍品考據與飛虎隊訓練機密內幕剖析,《飛虎雄心》獲得相當大的成功。但是,故事側重訓練的描寫,與軍教片類型貫有「成長」的主題,使得本片與1985年的《飛虎奇兵》,在內容上差異不算太大。而以往大部分時間演出反派角色的王敏德(如與李小龍之子李國豪合演的動作片《龍在江湖》),以片中教官角色衝出新的一片天。而在香港槍械運動界相當知名的IPSC射擊比賽名家張民光,也以本片開始,展開與陳嘉上創作團隊(包括編劇班底陳慶嘉、副導演林超賢等人)的密切合作。
張民光日後接續參與多部考據詳實的動作電影,尤其以詳細介紹IPSC運動的張國榮遺作《槍王》(Double Tab),最為人津津樂道。
接續《飛虎雄心》在1996年推出的《飛虎》(First Option)成績更加優異,故事跳脫軍事訓練與成長的窠臼,全力描寫飛虎隊與香港海關探員,聯手破獲以美國海豹(SEALs)部隊隊員為首的毒梟走私集團,全片故事緊湊,槍戰場面考證專業,已經成為軍事迷口碑相傳的傑作。
必須注意的是,香港粵語對白設計中,主角王敏德是粵、英語雙聲道,一些片中飛虎隊相互聯絡的軍警術語,也有許多時候以英語發音,但國語配音版本,將這些精采描寫全部取消(王敏德當年還以精采的粵英語切換之聲音表演,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會讓人看來一頭霧水。建議想進一步觀賞的朋友,一定要切換粵語原聲道欣賞,才能百分百體會本片在細節描寫上面的專業程度。
2.香港警匪電影的新時代:《G4特工》與《重裝警察》
《飛虎》之後,陳嘉上轉換創作跑道,但原始創作團隊,包括林超賢與張民光等人,開始自創一片天。1997年的《G4特工》(Option Zero 台譯:G4鐵衣衛),由首度執導的林超賢披掛上陣,陳嘉上擔任製片。G4是以往香港政府政治部(SB)轄下,要員保護組(VIPPU, VIP Protection Unit)的俗稱,因為隸屬SB單位中,G部門的第4單位而得此名。
《G4特工》一片中,前半段描寫香港回歸前,SB辦案的過程,尤其是黃秋生所演出的一位遲暮老幹員,精準地描寫出港英政府特工,面對改朝換代的尷尬與無奈,表演功力相當驚人,也為此片除了在專業細節考據上面得分外,更增加了其藝術性的發揮。
林超賢也因為此片出道,開始他漫長的軍警電影導演人生,他後來回歸中國,專門執導中國出資、描寫解放軍英姿的動作大片。非常詭異的是,林超賢用他擅長的西式電影技巧描繪的解放軍,其寫真度要遠遠勝於以往由中國導演拍攝的政宣英雄電影,這類在創作上的政治視野,值得玩味。
《G4特工》之後,林超賢與張民光自立門戶。香港回歸中國後,他們在2001年推出《重裝警察》(Hit Team),構想一支隸屬CIB(香港警隊刑事情報科)內部的重裝部隊(Hit Team的確存在當時香港警隊,但非隸屬CIB)。但本片沈溺於各式特殊規格槍械展示,故事誇張且薄弱,抄襲多部好萊塢軍事動作片情節,對於回歸中國後,香港警隊面臨的變化避開不談,專注於虛構故事,成績明顯不如港英末期作品的時代藝術性,雷聲大但雨點小。
而陳嘉上在1998年,與林超賢聯合執導一部帶有滄桑性的《野獸刑警》(Beast Cops),綻放出另類的耀眼光芒。《野獸刑警》以全觀式側寫,帶出香港刑警在黑、白兩道(英中二邊?)游走的無奈悲劇,無論是黃秋生飾演貪污警察、張耀揚飾演黑幫老大,已逝的周海媚飾演酒店大班以及譚耀文飾演陰險小弟,甚至李燦森飾演的無厘頭幹員,都有可書之處。
尤其,王敏德再度飾演他擅長的鐵面無私警官,每個人物的描寫都相當立體深刻,尤其片尾一場用刀互砍的決戰,陳嘉上捨棄一向愛用的警械衝鋒槍,節奏感讓人瞠目結舌。被過度吹捧的《無間道》系列,其藝術性與開拓性無法與《野獸刑警》相較。可惜《無間道》不論政治正確和藝術表達,都遠較《野獸刑警》外放且機會較多討喜,意外得到西方影壇重視重拍,成為回歸中國後,香港影壇具代表性的警匪電影。
3.《衝鋒隊-怒火街頭》,大銀幕上的EU衝鋒隊
香港警察除了飛虎隊是Final Option外,還有一支EU衝鋒隊(Emergency Unit),是一般警察遇到重大危機與困難時,會首先向其要求支援的特殊警察單位。EU類似紐約市警局(NYPD)的ESU部隊,雖無「霹靂小組」(S.W.A.T)那麼專業於重案持械的攻擊屬性,但處理各式疑難雜症,都是EU的專業強項。EU不同於亞洲國家的警察系統,是一種英國人根據殖民地統治經驗,所創立的「準軍事警察」組織,如同PTU一樣,在香港警察組織的地位,類似於處理突發緊急案件的綜合性功能警隊。
EU衝鋒隊通常配備有一輛EU廂型衝鋒車,一車五位軍裝、便服警察,各有職守,遇到狀況由衝鋒車為單位,進行緊急支援。由於車內武器裝備有多樣性選擇,近年來著重在反恐、重案和押解罪犯甚至特種救難等準軍事安全任務。1996年,由導演陳木勝執導、演技派巨星劉青雲主演的《衝鋒隊-怒火街頭》(Big Bullet 台譯:EU衝鋒隊),推出之後雖廣受好評,但是賣座成績平平,是一部被忽略的警匪佳片。2020年導演陳木勝罹癌猝逝,這部被忽略的經典,終於被拿出來重新欣賞並得到遲來的肯定。
本片是香港電影,首度描寫衝鋒隊的值勤細節等任務。故事描寫在特殊因緣之下,一輛衝鋒車的成員遇上國際恐怖份子,努力追查並且火拚的情節,雖專業考究不如陳嘉上此派之重視細節,但陳木勝緊湊控制劇情與故事張力,其動作片的視野功力相當優秀,加上劉青雲、黃秋生、張德明甚至客串演出的吳鎮宇,都端出讓人驚嘆的演技,已逝香港著名球評林尚義也發揮意料外的無厘頭喜感,使電影讓人看的熱血沸騰。值得一提的是,表演精準的吳鎮宇,2000年演出陳嘉上的科技驚悚片《公元2000》,片中演出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特工,驚鴻一瞥的演技讓他當年橫掃各大獎,展開他的影帝之路。
4.《城市特警》&《非常突然》:重塑香港O記重案組的電影風格
描寫「重案組」的電影,是香港警察電影另一個被大量生產的類型。與飛虎隊電影不同,重案組俗稱O記,全名叫做「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Organized Crime & Triad Bureau ),由於英文全名開頭有O字,遂以「O記」廣為香港市民所知。描寫O記的電影或者電視影集相當多,至今還有許多影片在線放映,但是細數歷年來的作品,對期內部組織的描寫紮實作品並不多見。傳統「重案組」電影,多半描述其偵辦案件的詭奇刺激過程,並未對警察組織細密描寫,以下推薦的就是可從電影情節中,了解實際重案組組織、作業和辦案專業性的佳作。
1988年,由徐克電影工作室推出的《城市特警》(The Big Heat),算是部令人驚艷的重案組電影。當時,第一次擔任電影導演的杜琪峰,讓這部片充滿異於傳統警匪類型電影的殘忍風格,尤其片中的殺手,頭戴夜視鏡在醫院電梯間與警察對峙火拚的片段,讓人難忘,其暴力美學迥異於吳宇森式的「槍戰武俠」拍法,有杜琪峰自己的精準冷靜,值得一看。
杜琪峰在沈浮於影視間多年,遊走各地拍電影而越發有名後,自創銀河映畫公司,專門拍自己喜歡的題材,不再受制於大老闆、片廠、經紀公司、明星與題材。銀河映畫成為「後香港新電影」時代的代名詞。該公司與杜琪峰主導,在1990年代後期推出多部描寫O記重案組的電影,其中尤以1998年的《非常突然》(Expected the unexpected 台譯:非常重案組),被認為是部被高度低估的傑作。
《非常突然》是由杜琪峰監製,他不遺餘力提攜新人游達志導演(曾執導過更加優秀的《暗花》)。《非常突然》以一層又一層的誤導故事,來側寫一組O記重案組幹員的短暫時光,最後結尾讓人拍案叫絕又感到宿命論的無奈,充滿著「回歸中國」後香港電影其「不知所措又得面對現實」的滄桑無奈感。本片可能由於電影宣傳錯誤的關係,最後賣座成績慘澹,與同期的《暗花》比較,明顯受到忽略,卻是香港警匪片迷必看朝聖的經典。
而杜琪峰後來在21世紀出陸續推出《大事件》、《PTU》,更是香港警察電影的餘暉作品,二片都以藝術風格見稱,且片中劇情描寫警察值勤時的專業展現,透露出其濃烈藝術風格下的一種港英末期驕傲感。
對照杜琪峰後來與中方合拍片的沒落,以及對香港「民主化」的大膽發言,可以感受到香港電影受到思想箝制之後,註定再也無法擁有濃烈創意揮灑空間的悲哀。
此外,銀河映畫編劇游乃海,在2007年推出其首部自導作品《跟蹤》(Eye in the Sky),更是落日餘暉中的精品。其首度將香港警隊刑事情報科跟蹤組、俗稱「狗仔隊」(Regional Surveillance and Support Squard, RSSS)的值勤細節進行專業又戲劇化的描寫,應是香港警匪電影在思想自由創作期間的最後一道曙光。本片劇本優異,還重拍成韓版電影,照樣賣座。
5.野獸導演黃志強
1993年,成龍為了轉型,接演由香港富商王德輝綁架案所改編的《重案組》(The Crime Story),號稱收集資料數年之久,案情橫跨台、港、中各地,也被宣傳是成龍首度「嚴肅演繹」警察角色,還獲得當年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但是,這部片值得注意的應該是導演黃志強。
本片因為黃志強與成龍在拍片中途產生「創意上的意見不合」,全片後半部幾乎由成龍自己執導筒,故呈現風格不一的狀況。成龍表演獲得發揮的段落,幾乎可說是黃志強的導演功力所致。
在影壇號稱「野獸導演」的黃志強,1988年在徐克的提攜下,推出老上海警匪電影《天羅地網》(Gunmen),技驚四座!唸美術出身的黃志強,視覺創意上擁有相當外放的狂野性,其電影往往以快速剪接與華麗流暢運鏡知名,此風格帶出電影的「野蠻」氛圍。《天羅地網》片中,梁家輝飾演上海巡捕,不畏強權的故事雖然有抄襲好萊塢電影《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的嫌疑,但是黃志強的特色盡入其中。
黃志強以《天羅地網》技驚四座,成為相當具有個人風格的「野獸導演」。
《重案組》一片為了「賣相」,必須要強調成龍拳腳功夫,黃志強式的電影技法,似乎有一點水土不服,由於成龍習慣性主導自己的電影,「想嚴肅演出,又放不下奇觀有趣的功夫拳腳橋段」,故讓整部電影表現出矛盾不一的調性,節奏紊亂且賣座不好(成龍至此打消「轉型」念頭,繼續拍攝他自己特色的功夫喜劇)。
1994年,黃志強推出自己「言志」的O記重案組電影,以寫實電影技法描述辦案過程,重新打造他沒有在成龍作品中盡情描寫的O記形象。
這部名為《O記-重案實錄》(Organized Crime & Triad Bureau),擺明就是為了幫黃志強自己的電影風格翻案而來。這部佳作也因為風格冷烈獨特,在西方影視圈相當知名,也讓黃志強以此片得到赴好萊塢發展的「門票」。
《O記—重案實錄》與香港警察代言人的李修賢(主導過香港新浪潮時代的《公僕》系列電影)合作,用極致手法描寫O記在短短數天內,偵破一件軍火搶劫案的過程。電影中的重案組組員,除了要對抗悍匪集團的詭計多變外,更要應付警局內的政治鬥爭,與督察組各式內鬥的手法都忠實呈現,這種內鬥如今也不可能在和諧的香港電影中出現。
在黃志強的打造之下,李修賢呈現出拍電影多年來,最讓人難忘的警察形象。尤其片中一幕李修賢手握毛筆揮毫,鼓勵自己不要從眾、抱持從警初心對抗官僚的片段,氣勢磅礡讓人印象深刻,最能展現出黃志強的野獸電影美學感。日後,黃志強也與多位香港導演一樣,遠赴好萊塢尋找另一片天,1998年推出動作喜劇《好膽別走》(The Big Hit),不論故事與電影技法,都有突破,賣座成績也不錯,可惜就此收拾導筒,近年來僅在幾部電影中客串演出,殊為可惜。
香港警匪電影的黃金時代與衰落
如今,我們藉著回憶香港警察電影,從另一個角度,去回顧香港回歸前後的幾部被主流評論和觀眾所忽略的藝術和專業都頗值得一書的電影精品。這些著名的電影作者都已淡去,充滿才華的杜琪峰,在歷經過與中方合拍警匪片的惡夢後,已不再拍製精彩警匪電影。而林超賢和陳嘉上,則在中國內地發展有成,成為中國政府拍攝軍警政宣電影的頭號旗手,賣座成績相當驚人。
至於精彩的香港警察電影呢?隨著港警變「黑警」,不再是市民的「公共服務系統」後,香港人對警察的印象已改,也不會有人投資拍製專業描寫警察行動的精緻電影,那個時代已不復返,近10年香港警匪電影,充斥著虛構和溢出螢幕的主弦律調調,雖然技術進步,但是創作思想和諧至上,在自由意志上完全不如以往手工業粗糙製作、但充滿活力的老電影,著實讓人遺憾。
看看香港,想想台灣,在台灣影視試圖起飛的現時此刻,台灣的言論思想自由似乎毫無限制,但台灣的電影作者能拍出讓人熱血沸騰的警匪電影嗎?台灣警察在台灣人的心中又是什麼形象?為何台灣出不了讓人印象深刻的專業警察電影?箇中的面子、情緒、思想糾葛與愛恨交織的民警關係,值得從社會、心理和歷史層面,好好深入探討再嘗試解放創意。
※首圖( 圖片來源/ 摘自IM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