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強化台灣自衛就必須用對方法

發布日期:2024 年 8 月 16 日
文章分類:,
作者:孤聲

近日美國各方包括媒體、政治人物及學者都非常關心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如《華盛頓郵報》報導台灣軍方在加強訓練方面進展緩慢,共和黨人士如歐布萊恩、柯伯吉等人敦促台灣提升國防開支等等,都在在反映出美國方面對台灣自我防衛決心的質疑和擔憂。

來自美國各方的告誡

事實上,隨著美國更加關注台海局勢,來自美國政界和學界的勸告和建言就越發頻繁,試看近期美國政界和學界人士的發言就可知一二。

美國前總統川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

「台灣人民必須像我們一樣,渴望他們的自由獨立;若他們自己都不想保衛台灣,那我不可能比他們更關心台灣,派我兩個正在美軍服役的女兒去保衛台灣。」

前美國國防部中國問題分析師柯林斯(Gabriel Collin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則說:「當你看到關於對義務兵役態度的公開討論時,如果台灣能發展成更像以色列、芬蘭或愛沙尼亞這樣的國家,我晚上會睡得更好。」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助理教授布萊恩(Brian C. Chao)認為,台灣人民需要展現自己的決心和勇氣說服美國公眾,美國介入台海衝突是值得的:「從烏克蘭正在進行的英勇鬥爭中可以看出,利害關係最大的人需要證明,他們認為自己值得為之獻身。如果中國入侵台灣,而台灣人民不抵抗,如果台灣人不為台灣而死,任何美國總統怎麼可能要求美國人為台灣而死?和生活方式而戰鬥和犧牲。」

前述美國人士的看法雖然著眼點各有不同,但是都點出一件事,那就是台灣必須先展現自我保衛的意志和決心,並且投入更多資源在國防,才能讓美國政府和公眾有強烈的意願支援台灣。

然而,現在的台灣是否展現出這樣的意志呢?

依然在虛應故事的台灣國防

在蔡英文結束八年任期後,她透過砸錢和大內宣所建構的國防虛像開始回復原形,軍隊基層大量流失、戰備狀況和武器採購被審計部所指摘等近期新聞只是冰山一角。

至於綠營支持者,依然是以淺碟式心態看待國防問題,從軍入伍的意願始終未有提升,反而是把希望都投注在「黑熊學院」之類的團體,並且寄望美國能夠如漫威英雄般在台海衝突時,神速馳援並且代替台灣擊敗中國入侵,順帶幫台灣完成另建新軍取代黃埔的美夢。

有了美國不斷售予新銳戰機,台灣國防就可高枕無憂?(圖片來源/小蜜蜂電報)

倘若前述美國人士得知目前台灣民進黨和支持者的心態,不知作何感想。

只有戰略清晰和加強軍購是不夠的

有人或許會認為,只要美國公開宣示「戰略清晰」,明確表達馳援台灣的決心,同時透過出售如F-35戰機、「海馬斯」(HIMARS)等先進武器強化台灣的軍備,有助於改善問題。

但是這些只是治標不治本,台灣的國防問題癥結不僅僅是政治宣示和最新式武器,而是在其本身的社會心態、政治、軍隊內部文化等層面。

筆者不揣冒昧借箸代籌,就美國如何強化台灣自衛決心,提供若干個人看法作為拋磚引玉。

督促台灣政府進行深層次國防改革

盡管美國已經積極擴大協訓交流,並且要求台灣進行國防改革,但是台灣軍方的積弊沉痾遠遠不是目前的牛步化改革所可以清除的。

因此美國友台勢力必須和台灣體制內外有志於國防改革者一同協力督促台灣政府進行深層次國防改革,這包括組織變革、擴大國防部專業文官化、精簡龐大臃腫的將官數量、讓更多中基層人員參加協訓和交流、改變內部管理文化和教育體系、改善「劣幣驅逐良幣」的軍隊領導階層等等。

台灣國防改革的沈痾更重,需要大破大立的立即革新。(圖片來源/小蜜蜂電報)

進行這些變革非常困難,甚至要付出很大的政治代價,但是現在不開始做,台灣國防永遠是停留在浪費、低效、臃腫的泥淖而難以翻身。

勸諫台灣執政者不要再搞對立

前駐伊拉克美軍政治顧問艾瑪‧思蓋(Emma Sky)之前訪台時,曾勸告台灣最重要的挑戰,就是「台灣的社會凝聚力和韌性的重要性,如果台灣不設法解決分歧、改善這些脆弱點,就可能成為自己的最大敵人。」

思蓋的建言正是有鑑於伊拉克的教訓,在2011年美軍撤出伊拉克之後,時任伊拉克總理馬利基領導的什葉派政府仗勢掌控軍隊、輿論和支持者狂熱相挺,大搞宗派主義,打壓遜尼派和庫德族,造成全國陷入分裂對立,引起2014年「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大舉入侵,幾乎讓整個伊拉克淪陷,使得美國不得不出手救援。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當年的南越,吳廷琰以及之後的南越領導人以宗派主義跟黨同伐異的作風,不僅疏遠其他可與之合作的政治勢力,也弱化南越本身的團結,成為美國的燙手山芋,最後讓美國不得不認賠殺出。

反觀今日台灣政局,執政的民進黨利用執政優勢製造對立,動員國家機器和側翼壓制在野勢力,特別是針對第三勢力如學者游盈隆所指摘像「恐怖情人」般的追殺,這樣的作為是加強台灣的社會凝聚力和韌性,還是分化甚至惡化凝聚力和韌性?相信明眼人自有答案。

一個陷入分化、對立的台灣是不可能強化台灣自我強化的決心和能力,美國友台勢力應該以伊拉克和南越的例子透過各種管道勸諫台灣民進黨不要再搞對立,而是該彌補政治和社會的分歧。

美國林肯總統曾說過「分裂的房子無法久站」。同樣的道理適用在台灣。

勸告民進黨  要保衛自己就必須做出必要犧牲

前述《華盛頓郵報》報導台灣國防問題引起不少美國公眾在社交媒體的討論,有一則留言說「台灣最希望獨立的人也最不可能送自己的兒子去從軍。」(“The people on TW who most want independence are also the least likely to send their sons to serve in the military.”)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所在,那就是綠營支持者普遍不想做出必要的犧牲。

由於台灣軍隊的內部管理文化、綠營支持者對於黃埔系統的質疑、年輕綠營支持者對於兵役的普遍抗拒等因素,構成綠營支持者厭惡今日的台灣軍隊,卻又不肯認真去監督民進黨改革,落得今日被外國網友質疑的窘境。

鑒於今日民進黨是只面向跟在乎綠營支持者的現況,除非綠營支持者改變面對國防事務和兵役的態度,否則民進黨這種只想虛應故事的國防政策不會有真正的變革。

美國友台勢力要思考直接和綠營草根支持者對話、透過美國親綠台僑改變綠營普遍的觀念,要更關心國防事務、要更積極的參加義務役及後備役訓練、要更積極監督民進黨的國防政策。

台灣社會的對立越來越嚴重,對於國家安全有相當不利的後座力。(圖片來源/小蜜蜂電報)

不要讓綠營成為猶太極端正統派的翻版,只知一味展現出狂熱的意識型態,卻吝於付出去保衛國家,抗拒兵役、拒絕討論任何現實國防問題,只知一味在同溫層取暖和黨同伐異,製造和擴大台灣內部的裂痕。這樣下去只會讓綠營和其支持的統治者成為美國的負累,更影響美國社會甚至其他盟友支持台灣的信心。

美國朝野有識者對於台灣自我防衛的憂慮,固然是未雨綢繆,然而要加強台灣的自衛決心就必須對症下藥、用對方法。否則就算台灣國防開支提升到GDP的10%,甚至男女皆兵,這樣的台灣軍隊仍然是如同當年的南越軍隊一樣積弱不振,台灣公眾依舊是分歧對立而缺乏凝聚力,這樣的台灣即使美國再怎麼支援都無法自我防衛。

※首圖( 圖片來源/小蜜蜂電報 )
※延伸閱讀:「國策搜查」陰影下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