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發生在北非的 「茉莉花革命」風頭很健,許多獨裁國家都一夕變天,但如利比亞在失去了強人統治後,卻變成軍閥割據四處燒殺擄掠沒有秩序的「失能國家」(Failed state),結果並非如當初革命想像般那麼浪漫。
政變革命雖有其浪漫熱血的一面,但也有些不堪入目的殘酷。如打著革命旗號的「義士」們,多有人專做打、砸、搶種種行當,讓人性最醜惡面貌,上演在高尚革命舞台劇中。近期台灣也有頗多「覺醒青中年」,依偎著政黨動員,竟還想「當家鬧事」,實際是懷著「浪漫臆想」,卻在實際行動時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也有謂這些「覺青中年」們只是眼看許多當年闖蕩街頭分子,少數成為執政黨新權貴,豐厚官祿享用不盡,故想依樣畫葫蘆來場「當家鬧事」的拚搏。
面對這21世紀已過四分之一的當下,短視頻、AI學習複製、快速結論、不再崇尚思考的生活快節奏中,已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哲學裡,這不禁讓人想起二千年前的羅馬奴隸抗暴事件,這被後世某些史學家擬真描寫為「吃人肉」的奴隸奮起抗暴戰爭,以及專寫此抗暴過程中浪漫熱血故事,而讓後世願意相信其浪漫面向的經典電影《萬夫莫敵》(Spartacus)的幕後種種。
1960年的電影《萬夫莫敵》講述一個堪稱當代傳奇的奴隸反抗故事,不論從電影層面或製作面,《萬夫莫敵》都呈現好萊塢在1960年代時「麥卡錫主義」主導的白色恐怖風潮中,一股試圖撼動當代威權的道德力量。
如今,台灣政壇、言論市場也充斥著「類麥卡錫主義」的白色「衝動」,有立委名嘴成天幻想周遭都是赤色匪諜特工、幻想身旁資訊全都是敵國送來的思想控制假訊息,故不安地要求支持者「奮起抵抗」這些虛擬想像的敵人和訊息,網路上充斥著許多令人無法置信的「消滅敵人」心法(如戰時先殺在野陣營人士、組織民團殺匪諜),這些烏合之眾更需去懷念六十多年前的「麥卡錫主義」一事,以及當年台灣如何在蔣家威權統治下執行白色恐怖,將所有反對者入罪為「赤、匪」的荒謬時代,如今執政的民進黨與側翼附從組織,正在循著蔣家統治術之ABC,依樣畫葫蘆地上演兒戲,彷彿忘了自己以前被蔣家政權污衊為「三合一敵人」的往事。
回到電影《萬夫莫敵》,二千年前帶領革命的斯巴達克斯廝人,在羅馬帝國史上是個讓人怦然心動的傳奇人物。身為羅馬共和時代末期的一名「角鬥士」(Gladiator),色雷斯人斯巴達克斯,因戰亂而成為戰俘,然後因一身武藝而選為遭受「圈養」的「角鬥士」。在那個每天被壓迫身心靈魂、朝不保夕的奴隸生活中,斯巴達克斯與同夥們,被極度壓迫在不可思議之苦情下,他奮起帶領奴隸同夥大軍,在維蘇威火山山麓對抗由克拉蘇 (Marcus Licinius Crassus Dives)率領的大軍。
斯巴達克斯從一位軍功彪炳的軍人變成奴隸,而後從奴隸變成角鬥士、角鬥士又搖身一變成為抗暴革命領袖,與當時無敵的羅馬帝國大軍,對戰於火山口下,如此浪漫的歷史,怎麼不讓人感動且記上一筆?
斯巴達克斯的抵抗,不可思議地持續二年,最開始奮起抗暴的,僅有二百位角鬥士組成雜牌軍,因為聲勢驚人,瞬間膨脹成規模十二萬的奴隸大軍,首度撼動了羅馬共和時代的統治基礎!歷史學家們也推測,斯巴達克斯的抗暴,可能間接地促成羅馬共和體制崩潰,而轉為帝國體制,造成羅馬帝國在百年後的衰敗,這樣的轉變,由歷史觀之,有著讓人無比嚮往的浪漫色彩。
執導這部電影的是已逝電影天才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執筆編劇則是在麥卡錫時代,曾被名列好萊塢黑名單(Hollywood Blacklist)的道頓川柏(Dalton Trumbo),他是著名的「好萊塢十君子」(The Hollywood Ten)。道頓川柏的一生經歷,2015年還被拍成一部優秀的傳記電影《好萊塢黑名單》(Trumbo)。
當年的十君子,代表著好萊塢爭取思想與創作自由的鬥士靈魂,他們不畏懼政府與國會政客胡亂入人以罪的白色恐怖,寧願沒有工作、坐牢和失去社經地位,也要終身堅持不屈對抗罪惡思想。
始作俑者參議員麥卡錫死於幾年後,死前僅能來到台灣與蔣介石相互取暖,死後成為美國歷史污點和大眾笑柄,麥卡錫主義掀起的白色恐怖風潮,也僅持續不到十年即被推翻丟進歷史垃圾堆,而類似道頓川柏這些好萊塢的創作良心者,其遺產至今都留在影史上輝映萬世。
《萬夫莫敵》片中,有許多對羅馬專制的描寫,以及奴隸對抗強權的情節,充滿著時代既視感,在編劇道頓川柏和庫柏力克的手法下,會讓人幕幕都想到那個壓抑且罪惡的思想箝制時代。這其中的原由,或許多半是因道頓川柏曾受思想迫害,在電影中隱然將個人情緒,寄情在斯巴達克斯的抗暴故事中。我們要注意,當年導演庫柏力克僅是一個來自英國的年輕電影小子,這部巨資電影由道頓川柏執筆,如果不是主演的天王巨星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勇敢站出,哪有可能受到好萊塢大片廠的青睞而能順利開機呢?
當年,年輕的庫柏力克執導本片,由於缺乏經驗、又要嘗試許多新穎的拍攝手法,故讓這部耗資頗巨的史詩電影,幕後災難頻傳。最大的支持力量來自於主演斯巴達克斯一角的巨星寇克道格拉斯的堅持。寇克道格拉斯在此之前,曾和庫柏力克合作了影史至今依舊是最優秀、無人能超越的反戰良心電影《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 1957),而後這對最佳拍檔繼續在《萬夫莫敵》裡,利用商業包裝史詩巨片,暗中包藏濃厚反威權與人道色彩的理想主義,這也和道頓川柏控訴麥卡錫主義的隱喻,完美結合在一起。
此外,一代莎劇演員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演出斯巴達克斯的死對頭克拉蘇,以及英國傳奇演員查爾斯勞頓(Charles Laughton)演出的參議員克拉卻斯,都已成為此部電影傳奇的一部分。當年這些來自英國的巨星演員們,毫不畏懼美國政壇的肅殺氣氛,也不怕美國市場狹著公權力的抵制和消除,勇於演出這種理想主義電影。在麥卡錫時代,英國一直是美國藝術家們躲避白色恐怖思想檢查的寶地,如巨星卓別林當年突然被美國限制入境,英國立刻出面保護收容他。
《萬夫莫敵》上映那時代,正是古典戰爭史詩電影(也有人稱其為「鉅觀電影」)大流行的年代,場面浩大掀起世界震撼的《賓漢》(Ben-Hur, 1959)才剛在前一年引起轟動,《萬夫莫敵》接續推出,庫柏力克的大師手法絲毫不遜《賓漢》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甚至跳出拍攝框架,多了許多新銳導演技法。而斯巴達克斯的抗暴故事,更勝《賓漢》在骨子裡有點基督教保守意識形態的內涵,雖然《賓漢》故事已經是美國人家喻戶曉的小說,且其在美國印刷份數,在當年僅次於聖經,可見其深入人心。
此外,庫柏力克經營《萬夫莫敵》片中上萬人戰爭場面,不論在場面調度、設計 等層面,都已進入影史殿堂級地位,尤其當年沒有電腦CG特效,動員上萬演員演出戰爭場面,猶如真的打了一場戰爭!巨星梅爾吉勃遜自導自演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英雄本色》(Braveheart, 1995),就坦言向庫柏力克與《萬夫莫敵》獻上致敬,許多拍攝手法力求寫實,也將《英雄本色》片中抗暴、獨立與自由的蘇格蘭之心,拍製地讓人如癡如醉。
庫柏力克是個在影史上寂寞的電影巨匠,主流電影圈尤其好萊塢,一向對來自英國的庫柏力克沒有好感。但庫柏力克是一個性格神秘卻天才滿腹的電影大師, 每部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都完全不同,卻部部皆為經典,幾乎沒有失手過!在他一生所建立的電影傳奇,雖少有奧斯卡獎的通俗肯定,卻影響了後世數不清的電影編導,好萊塢現今洞見觀瞻的電影導演、製片和演員,無不奉庫伯力克的電影視野為心靈指導方向。
《萬夫莫敵》中,由斯巴達克斯掀起的奴隸抗暴行動,不論歷史真相如何?從現代看來,總有其浪漫與理想主義的一面,羅馬時代盛行蓄奴、競技場鬥毆,充滿了人類貪婪、淫慾和殘忍的劣根性,但斯巴達克斯浩大的抗暴,即使動搖了羅馬帝國,卻沒辦法在當代阻止人類蓄奴殘酷鬥毆的惡劣風氣!而在近年來翻拍好萊塢經典電影的風潮中,《萬夫莫敵》也沒有逃出魔掌,好萊塢貪婪地擷取殘忍、淫亂與鬥毆的商業性元素,卻對本片的時代理想主義絲毫不顧,所以翻拍攝製的產品,成績幾乎慘不忍睹。
我們在21世紀現代社會,在這貧富差距加大、天災人禍不斷的世道中,部份人奴役大多數人的情況依舊存在,而隨著科技與傳播技術的快速演進,奴役人類思想與心靈的技術更加毫無痕跡,身在當代,我們怎麼能夠不從斯巴達克斯的故事,獲得教訓呢?因為斯巴達克斯抗暴行動的浪漫,故在1960年代興盛的左派學生運動,許多地下組織與激進學生政黨,幾乎都把自己稱為「斯巴達克斯」,以此彰顯歷史傳奇對現代人不公平社會的時代意義。
※首圖( 圖片來源/摘自Wikipedia公有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