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色恐懼》:她的恐懼,他的凝視

發布日期:2024 年 6 月 7 日
作者:Y

「最完美的藍色隱藏著最深的恐懼。」

最近看到光點映畫重新上映《藍色恐懼》的修復版,這樣的消息無非是讓人興奮的,動畫大師今敏的巨作在大銀幕上的張力,即使隔了二十餘年都毫不遜色,甚至在21世紀的今天,會讓人有更深刻的體悟,因此今天便想來好好的分享這部動畫電影,《藍色恐懼》到底説了什麽?

《藍色恐懼》是一部描述當紅偶像女星未麻決定轉型為電影明星,卻受到媒體,粉絲的壓力,甚至捲入詭異的連環殺人案,一路掙扎沉淪的故事。將這部電影定位爲心理恐怖與懸疑是毋庸置疑的,電影的主軸雖看似是連環殺人案這條漆黑的懸疑綫,但實際上在其之上,未麻精神世界所受到的壓力與崩潰卻也猶如一條鮮紅的綫纏繞之上,讓觀影的體驗充滿壓迫和懸疑,在劇情高潮時,懸念也來到最高點,而我想今敏大師的高明之處是在於當劇情在高潮點後開始趨緩,當你心中綳緊的弦鬆弛的那一刻,一把鋒利的剪刀從暗處猛地伸出,急轉直下的劇情猶如被剪斷的心弦,還沒來得及冷靜思考就被狂奔的未麻拽拉,只能同樣慌張的逃竄,直到終點。

作爲一部小説改編的電影,今敏大師在采訪時有説過他希望這不只是一部拍出圍繞女星的連環殺人案,他也希望未麻在這個過程的心理掙扎與崩潰同樣能被呈現,如同上面所説,成爲那纏繞黑綫的一抹鮮紅,事實證明,這樣的延伸描述,讓《藍色恐懼》真正成爲了一部不俗的動畫電影,如同一盤被攪渾的調色盤,黑中帶紅,紅中帶藍,藍中帶黑。

他人即地獄。」

作爲卡特這最著名的金句,放在這部東方的動畫電影卻也非常合適。他人即地獄很多時候被理解成惡意總是來自他人,但實際上他所指的是我們的形象始終是在別人的目光中所定型,當我們死去,別人眼中的我們便會完全取代真正的我們,他人的印象便會完全蓋棺定論,而我們早已無從爭辯,名副其實的被埋葬在名爲他人的地獄中。這樣的描述完美的詮釋了這部關於一位女偶像的電影,未麻看似是主角,卻也是最沒有辦法掌握自己人生走向的木偶。

在電影中,未麻爲了爭取更多的戲份,需要拍攝有强暴元素的戲碼,并且爲了更徹底的轉型更需要拍攝全見的寫真集,於是可愛的偶像成爲了拍那種的女星。在電影中我們很難去區分那些導演/攝影師到底是以什麽樣的目光在看待眼前的女孩,現實生活中也是但無疑的是,電影中大膽的將强暴戲碼和寫真的片段畫出,畫面的呈現是極其讓人不適的,在大熒幕上看著未麻掙扎與哭喊,無法別過頭逃避的畫面卻反而讓人完全沉浸於這份壓迫感,當我們落入無法逃避的凝視者身份時,那些情色卻褪去了挑逗的元素,餘留下不忍以及抗拒而已。我不禁想起好萊塢的女星瑪麗亞施耐德在2013時候坦誠關於拍攝《巴黎最後探戈》的强暴戲時并沒有被告知,也就是說它等於真正的在鏡頭前被强暴了一次,而一切的恐懼卻又粉飾在名爲攝影的鏡頭下,最後落入看客的眼眸,定型。

電影中的連環殺人案看似是有人幫助未麻殺害了那些利用鏡頭玩弄未麻的導演,攝影師。但屠殺惡龍的并不永遠是勇者,更多時候是另一條毒蛇。刺殺的動機表面是我想保護你,但實際上是我不能接受你成爲這個樣子。如前面提到,未麻在演員是作爲偶像存在的,是作爲隨時都有粉紅色濾鏡,純真無邪的偶像存在的。而當深深着迷于偶像未麻的粉絲發現自己眼中曾經如此純真的偶像竟然也會脫下胸罩的那一刻,他的世界崩潰了,但這樣的崩潰是爲了未麻嗎?確切來説是他心中那個純真的偶像未麻,而不是實際上未麻這號人物,甚至進一步說,哪怕今天要摧毀其的是未麻本人,這雙持刀的手也不會猶豫的去絞殺她,因爲在他眼中,變成女星的未麻只是套著皮囊的贋品罷了。

(圖片來源/摘錄自Vogue Taiwan)

現實中,女性在劇作的天平中似乎永遠都在傾斜向下的那一邊,如同出演色戒的湯唯在之後輿論風波下都烙上蕩婦羞辱的印記,但男星卻總是幸免遇難。人們似乎驅使女性出演相關劇情,又批評女性不應該如此,或者説認定女性只能如此。藍色恐懼對視角的呈現真實的讓人不寒而慄,注視未麻的人們似乎從來沒有聚焦在“未麻“這個人身上,而是聚焦在他們眼中構建出來的未麻:粉絲眼中應該純真無邪的偶像未麻,男性眼中應該賣弄性感的女星未麻,經紀人眼中應該發光的偶像未麻。每個人因爲種種的原因去構建了自己眼中的未麻,並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將未麻塑造成自己眼中的未麻,卻沒有人在乎過未麻真正想要成爲的樣子到底是什麽。

那未麻,到底是怎麽想的呢?

作爲一個來到大城市成爲偶像的女生, 未麻有著所有游子離鄉背井想要打出一片天的奮鬥心,因此在當偶像的途中有了當上演員的機會,他也想要好好把握,想要努力一搏成功上位。畢竟在日本的演藝職場,演員的地位是遠遠大於所謂的偶像團體,但隨著轉型,未麻也面對了自己想都沒想過的壓力與災厄。

以前的粉絲流失,新人演員沒有戲份,離開之後的團體開始走紅等等的跡象都在不斷叠加未麻身上的負擔。面對露骨的戲份,寫真拍攝她一聲不吭,不斷鼓勵安慰自己這都是爲了成功的付出。未麻知道自己要成功就要往上看,但即使如此,在疲憊的回程時,她努力在心中藏起的動搖卻仍然會出現,并且叩問:這真的是你要的生活嗎?你真的不後悔嗎?面對自我的懷疑,未麻的堅定就像堆砌太高的積木,地基搖搖欲墜,任何一件積木的抽取都會帶來崩潰。

而這塊積木,在電影中也確實被抽出,那就是——未麻的部屋。

未麻的部屋,絕對是劇中極重要的元素之一,甚至直接成爲中國的劇名翻譯。這是一個以偶像未麻第一視角的日志網頁,記錄了未麻每一天乃至每一小時的行程與心情,但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未麻本人之前完全不知道這個網頁的存在,日志的内容從演出公告希望大家來加油到自己回家前在超商購買牛奶的圖文,巨細靡遺的内容也讓未麻驚覺有一個神秘人在不分日夜的跟蹤自己,以自己的視角撰寫了一篇又一篇日志。

(圖片來源/摘錄自Vogue Taiwan)

他是誰?爲什麽要模仿我呢?他到底要幹嘛?

沒有人會給未麻答案,因此未麻的精神開始緊綳,仿佛每一個目光所及的陰影中都有一雙窺探自己的眼睛。但換個方式想,這又何嘗不是現實生活中公衆人物的處境呢?每一個舉動都被鏡頭監視,都被筆墨記錄,所有隱私都被曝露在陽光下供人參觀。電影中未麻在舞臺上的鏡頭都無縫銜接其私下的鏡頭,仿佛就在告訴你,身爲一名偶像,演員,你的生活,都是屬於大家的。

在被窺探的恐懼之後,讓未麻精神更加崩潰的,是當他走上演員的轉型之路時,網站上的未麻卻還想繼續當一名偶像,不斷在日志表現自己的抗拒,仿佛以前的未麻和現在的未麻被一分爲二,卻又同時存在。未麻心中的動搖在這裏找到了具象化的媒體,明明知道這是他人僞裝的自己,明明知道這是別人凝視的自己,明明知道在電腦前的才是真正的自己,但到了最後未麻也無法肯定:

誰是未麻?我真的是未麻嗎?未麻真的會這樣做嗎?

《藍色恐懼》展現了未麻在演員之路上的崩潰,切分的鏡頭,快速的剪輯都很好的達到了這樣的目的,讓觀影者如同劇中的未麻一樣,不知道哪一個畫面是現實,不知道哪一個畫面是幻境。劇名《PERFECT BLUE》翻譯成《藍色恐懼》在我看來其實意味深長,每個人的眼中都有最完美的藍色,但正因爲對這預設完美的藍色有了遐想,卻催生了極大的恐懼。電影中未麻參演的電影冥冥中也跟劇中現實的凶案互相呼應,如同把《藍色恐懼》勾勒的世界放回來現實也同樣得以呼應。今敏大師也談過,這是一部關於僞裝的電影,在電影開頭中假面超人對抗怪獸大王,網上的惡意被正義打退,簡單幸福得猶如少兒向的超人電影,但隨著未麻爲首的女團登場就殘酷的告訴了大家一個事實:

「歡迎來到大人的樂園,這裏的大家面目清楚,卻全都帶著最完美的面具,隱藏最深的人性。」

首圖(圖片來源/摘錄自MUMMUM 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