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可能出現「自我政變」嗎?

發布日期:2024 年 6 月 1 日
文章分類:,
作者:孤聲

隨著立法院朝野對立白熱化,在野陣營以過去執政黨占多數時的作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推動國會改革時,執政黨跟側翼卻煽動支持者聚集立院外鼓譟,揚言要以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的方式反制在野陣營,台灣政壇鬧哄哄。雖然「青鳥」已經沈寂,不過未來衝突潛力猶在,雖然執政黨的動員隨著科技與傳播技術的改變,已經不能與當年太陽花同日而語,參與鼓譟的年輕人,也再各式花花綠綠的吵雜聲中悄悄退去。

目前看來,圍繞在國會修法爭議的立法院朝野對立激化,和執政黨的強硬以對,與無底線鼓動支持者情緒有關。綠營主張擇機率領群眾攻入國會,即刻解散國會重選的極端呼聲竟然出現在現今時空環境,不得不讓人質疑台灣是否可能出現「自我政變」這個弔詭的情境?

回顧歷史上的自我政變

所謂的「自我政變」是指「一國家領導者藉由合法方式執政,或以不合法方式上台後,解散立法機構、廢止原憲法,擴充正常情形下立法機構不會同意的權力。自我政變一般也意謂政府體制由立憲政體轉變為獨裁政體。

事實上這在歷史上不乏案例,最經典的案例就是1933年2月27日,德國國會發生大火,甫上台的德國納粹黨正因席次不足,無法通過威瑪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授權法》,(該法規定總理可以不必通過議會同意頒布法令)擴權而苦惱,國會大火對納粹黨來說如同天賜良機,馬上宣稱這起事件是第三共產國際策劃的陰謀,以此鼓動民眾跟媒體,聲稱只有通過《授權法》才能阻止共產革命,因此發布《國會縱火案法令》打壓在野黨,再通過《授權法》,開起納粹極權統治的序幕。

民意少數支持的納粹黨,找到了歷史縫隙,用「自我政變」實現獨裁統治。( 圖片來源/摘自 Wikipedia公開領域 )

這樣的案例在近代同樣也有,例如1992年4 月 5 日,秘魯總統藤森在軍方支持下強行解散國會,並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以「重組全國機構」名義,改造司法體系為其所用。

更有甚者,如土耳其現任強人總統艾爾段,在執政期間鼓動支持者上街向在野黨、司法機關、學術機構示威叫陣,以民粹壓制反對聲音,作為自身政權的保護傘,也曾經引起反對者的流產政變。

當然「自我政變」的案例,也不乏受挫者,如連任失敗的前美國總統川普,鼓動支持者衝入國會山莊,造成2021年1月6日震驚國際的國會山莊騷亂;秘魯總統卡斯蒂略因為反制國會彈劾,在2022年12月7日宣布暫時解散國會並成立緊急政府,但被國會投票解除其總統職務,卡斯蒂略在大勢已去時企圖逃往國外被秘魯警方逮捕。

綜觀前述歷史,不禁讓人想到今日紛亂又自稱民主的台灣,是否可能重現前述國家領導人「自我政變」的情況呢?

台灣正被執政黨帶入更分歧的境地

無庸諱言,現今台灣的政黨對立度不斷升高,朝野並未因為民主選舉結果而和解,反而因執政黨失去國會優勢、總統大選得票率下滑等因素,而讓執政黨更偏執想透過體制外的力量――媒體詮釋霸權、街頭動員、無限金錢挹注等優勢,來達到壓制在野力量,進而在未來選舉翻盤的政治算計。

更有甚者,執政黨和側翼勢力,想把政爭導向「一切攏係阿共仔欸陰謀」這個「抗中保台」圈圈中繼續剝削其剩餘價值,用最便宜行事的態度,將政爭歸咎於中國共產黨操縱(看看立院綠營大黨鞭的驚人發言:「台灣已經被北京實質控制」),卻無視自身一黨獨大心態和台灣在五權憲法框架所衍生的憲政問題,這些以往充滿理想性的綠營是不斷要求改革的,如今卻以政治近利眼光來看這些當年理想。

執政黨黨鞭柯建銘,於5月28日語出驚人:「台灣已經被北京實質統治!」此語被許多網友嘲諷:「馬英九八年都辦不到的事,讓賴清德上任才八天竟然完成!」( 圖片來源/柯建銘官方臉書 )

可想見未來出現執政黨,將推出更多「超限」手段、用更多抹紅,來針對個別在野黨立委進行民意施壓,如網路出征、肉搜其家人,甚至出現人身威脅都不無可能,至於解散國會、進入緊急狀態,同樣可在「抗中保台」名義下,得到自身支持者無條件支持。

第三勢力要更謹慎的應對未來政局

值得注意的是,執政黨鼓動支持者上街的手段,是有盤算著把年輕世代從第三勢力由白營奪回的企圖,進而重創白營,想像只要年輕世代重回執政黨懷抱,要對付藍營自然不難。

面對執政黨的「輸打贏要」,作為在野陣營的第三勢力要更謹慎小心應對,推動後續的改革,要更注意與公眾的對話、在作法上盡量不要讓執政黨跟側翼有操作空間;此外,跟朝野政黨、社會有識者積極地對話,主動提出國家體制改革藍圖,展現成熟負責任的正直面貌,打破執政黨打壓、抹黑企圖,才能在執政黨刮起的政爭風暴中站穩腳跟,進而茁壯生根。

結語

容易被媒體「口號」煽動、沒有識讀能力的執政黨支持者、輕視多數民意的執政黨、再加上彼此仍暗中角力的前任及現任總統,這幾項條件加在一起,註定執政黨未來四年,只能以動員支持者上街的民粹手段恫嚇在野黨,挑動「民主內戰」,甚至步向「自我政變」。

問題是,一個越來越孤立、偏執的執政黨,和其狂熱盲從的支持者,是否能夠讓未來的台灣更加團結?還是越來越離心離德?從歷史經驗看來,答案恐怕並不讓人樂觀。

※首圖( 圖片來源/摘自 Wikipedia公開領域 )

※延伸閱讀: 吶喊改變就會成真? 看《無聲的抗議》力量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