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別的準備 永遠都是不夠的

發布日期:2024 年 4 月 13 日
文章分類:, ,
作者:你好 我是凱倫

人生的第一次生死離別,是在國小二年紀爸爸的離開。連什麼是死亡都不知道的我,即使不懂,也莫名感傷。 

 從小是外公、外婆帶大的我,就常常陪著外婆進出醫院。聽到救護車的聲音,就焦慮的擔心,車上載著的會不會是我的家人。帶著這份心,開始練習再次面對離別。 

 20歲,正是愛玩的時候。大學、打工、夜店,就這樣無限的玩樂輪迴。直到有天,一如往常的外婆又住進了醫院。但這次的她,不一樣了。不再只是吵著要回家,也不再可以吃我幫他買的八寶粥了。 醫生通知要簽手術同意書。看著舅舅扛著壓力簽下那份被推來推去的同意書。大家焦急的在手術房外守候著。等到醫生再次出現,告知我們的是,外婆大概只剩下一週。走進加護病房內看著全身插滿管子的她,說不出任何話。走出加護病房的我,哭倒在地。即使練習了十年,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接受。

 這一週,我們到處求神拜佛,希望能再給我們多一點時間。一週的時間到達的那天,總是哭著看外婆的媽媽不哭了,輕輕的在耳邊跟外婆說:「你放心的走,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而我,跟他說:「下輩子,換你當我孫女吧,換我照顧你。」一個小時之後,醫生宣告,阿嬤離開了。這時候,我才知道,離別,原來這麼痛。 

 十年不斷的練習這一天,但真的到來的那一刻怎麼還是這麼痛?我以為是自己不夠成熟,以為是自己練習的不夠,直到2022年

 某天,外公看著我,跟我說:「雯雯啊,我真的過的很無聊啊。我連要在哪一顆樹離開,都已經看好了啊。」聽完這一段話,直接觸發我的焦慮警鈴。時時害怕那一天會到來的我,去找心理醫師求救,心理醫師跟我說:「做你能做的吧,剩下的,就算我們再怎麼去預防,也是沒有辦法做到十全十美的。你無法阻止他人想離開的心,既然如此,就好好地減少遺憾吧。」 聽完心理醫師的話後,好好的調整自己的心,開始握著外公的手跟他說:「我們都很愛你。」也會寫字條跟他說:「下雨天不可以半夜出去。天冷了要多加上圍巾。」也盡量多在他吃飯看電視的時候陪在他身邊,看著他越來越消瘦的背影,一天一天的在心裡練習。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2年的9月,疫情過後第一次出國,6天5夜的行程。在第五天接到媽媽的電話,爺爺在家裡跌倒離開了。永遠都是理智在線的我,改了機票,處理好工作的事,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台灣。因為是跌倒的關係,警察說家裡還不能清理。而我因為防疫地點臨時要更改的關係,不停的被政府人員推來推去。打電話問媽媽爺爺在哪裡的那一刻,我崩潰了。所有的冷靜,在機場門口潰堤。 

 在防疫旅館內的3天,剛好讓自己好好的整理思緒,這時候我才發現,原來不是20歲的我不夠成熟。原來不是這十幾年的準備時間不夠。原來,離別,就是會這麼痛。

 在2022這短短的一年內,我失去了5個親人,一次又一次的衝擊,好像就是在告訴我。與其讓自己在心裡準備別離,不如好好的減少遺憾。慶幸外公告訴了我那一段話,讓我能夠觸發警鈴,慶幸自己去找了心理醫師,而不是悶在心裡,慶幸我聽從了醫師的話,好好的減少遺憾。

 親人、朋友、愛人,甚至寵物,都會有要分開的那一刻。與其一直擔心那一定會發生的未來,不如好好的把握現在。讓我們減少遺憾。

※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