櫥窗

發布日期:2024 年 3 月 25 日
文章分類:,
作者:毅耳

又駐足在櫥窗前,但我的反應跟《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裡的女主角荷莉(Holly Golightly)不同,沒刻意尋找自己映在窗上的倒影,而是思考起我的購物哲學。

對我來說,購物是一件較能由自身意志掌控的行為。若目光掠過某件商品後無法忘懷,就服飾而言,原因不外乎有我喜愛的元素,像淺藍色是致命誘惑,又如外套我鍾情於排扣款式,若非這類設計,就算是人手一件的流行款也入不了我眼。

( 圖片來源/ Pixabay )

對上眼是一回事,是否要繼續周旋,得看關鍵的「價格」。瞄一下店內各種可疑的牌子,只要看見「新品」或不順眼的數字,那就當是場美麗的錯誤,緣分到此為止。

過了以上關卡,則邁入「試探」階段,不過最後買不買跟試了多久無關,有時反覆試穿多次,喜愛程度卻隨時間流失,彷彿情人間沒了化學作用;偶爾感性凌駕於理性,一旦穿上,便勝卻人間無數,那麼我會即刻變身為快狠準的獵手,為愛出擊。

購物是生命裡相對單純的戰役, 不像很多事情,一個堅持,一個決定,都可能變成蝴蝶效應。若要尊崇本心,不只需要勇氣,還要有一定能力去承擔、應付變幻莫測的後果。

我個性保守,所以很多時候,儘管不是很認同其他觀點,仍選擇與之妥協。有些事明明很執著,有些人明明很在意,卻一再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決定。

想到此,頓感失落,就算屢次戰勝購物欲一點也不值得慶幸,因為我留給自己的遺憾何其多。其一即是那沉睡心底的願,它不定時醒來作祟,強佔思緒,讓哀愁蔓延。

其實櫥窗裡華美的物品,我沒那麼想擁有,其實我是想成為它們的創造者,我希望站在此處的我是投以驕傲的眼神而非渴望的目光,這就是我的願。願,我曾以為我能為它勇敢,變得無懈可擊,可惜我沒做到。

小時候用紙剪貼成一件洋裝受到讚賞,便以為成為服裝設計師指日可待。家人雖有讓我學畫,仍難逃升學主義的魔掌,大好青春幾乎為分數所縛。成績一直中上的我在學測滑鐵盧,意外使家人觀念動搖,一度答應讓我唸服裝設計系,可惜指考之後,希望還是破滅。

我說服自己唸國立大學既省錢又爭光,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也說服我不可能適應善變、殘酷的時尚產業。幾年前我也進入過一家童裝公司當美工,那時身心狀況不佳,偏偏遇到心靈感冒卻無病識感的主管,加上封建的職場文化,使我倍感煎熬。離職後,但凡看見新衣服心裡就有疙瘩,逛街會刻意避開服飾店,深怕一件件華服會喚醒我噩夢般的經歷。

童年萌芽的願望儼然就此被深深埋葬。直到我收看服裝實境節目,被參賽者的熱情感染,才慢慢恢復對創作的熱忱,對服裝的喜愛。但年歲漸長,輾轉服務於不同職場,我依舊是任人宰割的基層勞工。沉重的現實拖著我的步伐,難以更上層樓突破自我,大膽逐夢。

( 圖片來源/ Pixabay )

如果說《蒂芙尼公司》(Tiffany & Co.,珠寶)始終是荷莉(Holly Golightly)的妄想,我和她又有何兩樣,困在櫥窗裡是我最深層的渴望,平庸、怯弱的我無法將它解放。

※首圖( 圖片來源/Pixab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