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人行》30世代對城市生活的想像

發布日期:2024 年 3 月 22 日
文章分類:,
作者:Pabo浩

我大學主修英文,剛進入30世代沒多久,永遠記得在學校時,學長對於我完全沒看過《六人行》(Friends)的鄙視眼光,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有這部美劇,被嘲笑一番後,回家點開盜版網址,在沒有Netflix串流的年代,第一集看了10分鐘就感到乏味至極。

大學畢業10年後,我再次打開《六人行》(Friends)。這趟我反覆看了3遍,疫情肆虐的那一年,最後一集我甚至等了2個月才做好心理準備,按下播放鍵。原來,大學的時候我不懂,不懂工作後在城市裡的孤單,不懂租房子要面對的壓力,也不懂原來生活是在下班後才開始。

拜科技所賜,《六人行》(Friends)以往連載10年,現在可以1個月就追完,把10年濃縮到30天,如同我們現在的生活,步調快到三步併成一步,來不及站穩就被逼著跑步,望著一棟又一棟高樓,怎麼跑就是追不上,在夢想與現實中拉扯,最後只能把對生活的想像,寄託在《六人行》(Friends)裡。

Rest in Peace, Dr. Drake Ramoray | Friends

「喬伊」是我以為的生活

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其實是「喬伊」(Joey,Matt LeBlanc飾),總是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儘管過程中看起來漫不經心,而「錢德勒」(Chandler,Matthew Perry飾,於2023年10月28日辭世)則是一位努力工作的人,說話極為風趣,每天穩定上下班,每月支付帳單,但直至全劇終,都沒人知道他在劇中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

( 圖片來源/ Friends官方臉書 )

曾經以為我會像「喬伊」(Joey),剛出社會闖蕩時,抱持著遠大的夢想,想著總有天要站上大舞台,以為自己會像「喬伊」(Joey)一樣,但最後卻在現實前面低了頭,加上疫情肆虐,所有演出機會都沒了,終究還是找了一份穩定工作,朝九晚五,過著另外一種人生。

然而,在台北工作的這些日子裡,看似好像做著一份工作,卻從來不認為自己屬於這份工作。每天我都追著《六人行》(Friends),夜深也捨不得睡,就期待有天可以有這樣的「家」,與朋友真正的「門當戶對」,探究《六人行》(Friends)魔力,大概就是讓我透過小小的螢幕,找到了對生活的遐想。

原來,生活是下班後才開始?

從學生進入到追求夢想的社會新鮮人,再到面對現實的上班族,我不禁想問,到底生活是什麼?每天都在問著自己,每天都在看著《六人行》(Friends),直到有天終於受不了,扛著受不了的壓力,進入了精神科的診間,醫師耐心地對著我說,「也許生活是下班後才開始」。

( 圖片來源/ Friends官方臉書 )

醫師說,現實與夢想,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兼顧,或許換個角度想,當你努力接受現實,下班追夢的時候,反而會更開心。回到劇中,的確,不是人人都能像「喬伊」(Joey)一樣,始終朝著演員的夢想前進,許多人是在兜圈的途中找到方向,甚至轉換目標。

《六人行》(Friends)裡的生活,其實也是下班後才開始,劇裡雖有描述每個人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劇情與場景,但真正有趣的,是下班後的人生,我想,在台北工作的這些日子,不開心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沒辦法找到下班後的快樂,沒有朋友的支持,也沒有伴侶的陪伴。

《六人行》:填滿了孤獨感

大學我不懂《六人行》(Friends),因為生活並不孤獨,出社會後才終於理解它的魔力。《六人行》(Friends)陪伴我度過最難熬的時間,筆者誠心推薦給每個獨自住在台北狹套房、雅房裡的你,也許日子很辛苦,步調很快,真的很難追上,但我們都值得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圈,讓更多交集發生,而不是只剩下工作與睡覺。

( 圖片來源/ Friends官方臉書 )

去年我曾跟相識10年的朋友一同租了一套家庭式公寓,生活一年,偶爾邀請其他好友來家裡一起煮飯,一起做音樂,一起談論未來,一起抱怨工作,週末一起小酌,看場電影。從那時起,我知道了,再多的追逐,都比不上專注在當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獨自完成,儘管現在與室友各分東西,可還是約定一期一會,彼此關心,我想,這也是《六人行》(Friends)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首圖( 圖片來源/Friends官方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