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維雜談,重新思考有多重要?

發布日期:2024 年 3 月 7 日
文章分類:,
作者:Pabo浩

《逆思維》這本書由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終身教授(tenured professor)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所著,其中有一段令我非常印象深刻,格蘭特寫著「切勿停止不相信」,他認為,重新思考是一段不停循環的過程,起於「智識謙遜」,代表著不論你的知識多淵博、經驗多麼豐富,都該時時警覺要「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

「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聽起來有點繞口對吧?

「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講白話一點,就是要理解自己所無知的領域,人因為過度自信而變成自大,要先理解、面對自己的無知,透過質疑自己對事情的理解,才有辦法開啟好奇的大門,進而透過各種工具,補全自己缺少的那一塊。

這條探索的道路,可說是永無止境,由於理解自己的無知、懷疑自己的理解、開啟了好奇的大門、踏上探索的道路,我們可以大致知道,還有多少東西需要學習,也因此會對事情的看法或理解保持謙遜態度,倘若知識是力量,格蘭特認為,那「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便是智慧。

逆思維: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 (圖片來源/ 摘自博客來 )

「逆思維」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

書中格蘭特以黑莓機失敗為例,凸顯出了重新思考及避免過度自信偏誤的重要性。黑莓幾曾經有過一段輝煌歷史,就在無按鍵智慧型手機主宰世界之前。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曾是黑莓機的死忠愛用者,究竟導致黑莓機沒落到完全停產的確切原因是什麼?

麥克.拉薩里迪斯(Mike Lazaridis),黑莓公司的創辦人,因為黑莓機的成功而過度自滿,進而帶來了過多的信念,當蘋果放棄鍵盤時,麥克堅持著鍵盤的必要性,拉薩里迪斯2011年說道:「企業使用它,領袖使用它,名人使用它」。

當2012年蘋果已經拿下全球智慧型市場25%的佔有率時,麥克依然抗拒接納無鍵盤,透過螢幕打字的做法,甚至在董事會上直言,「鍵盤是他們購買黑莓機的原因之一」,這句話放到現在,聽起來是格外諷刺,沒想到最後大家已經不再使用手機鍵盤。

回顧黑莓的失敗,麥克不是沒有機會改變,1997年黑莓旗下工程師曾提案要將瀏覽器整合到黑莓機上,遭麥克回絕,他稱只要專注在Email功能上就好。10年後,iPhone問世,麥克仍然認為,網路瀏覽器會讓手機過度耗電,佔掉所有網路頻寬。

麥克堅信,人們想要的是一部用於工作Email收發和通訊的裝置,而不是將整部電腦整合到手機裡。麥克只看黑莓機的優點,放大其他競爭者可能的缺點,成為了黑莓沒落的關鍵,讓麥克無法在時代演進中,抓到市場使用習慣的改變。

將iPod變成手機,賈伯斯也曾質疑過

相較之下,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對於重新思考的開放性,成功讓蘋果邁向全球最有價值的企業。2004年,蘋果一群工程師、設計師及行銷人員向賈伯斯提案把iPod變成手機,賈伯斯生氣地說:「這是我聽過最蠢的點子」。

意外吧,賈伯斯最初是排斥這個想法的,因為不願意在電信業者的框架下設計產品,賈伯斯非常討厭手機這類商品,曾多次發誓永遠不會製造手機。但當時蘋果員工察覺到越來越多手機廠商新增音樂播放功能,擔心會侵蝕到iPod市場。

在賈伯斯未點頭前,蘋果研究人員已開始探究如何整合出一部手機,並合力說服賈伯斯,提醒賈伯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督促賈伯斯「懷疑自己的信念」,這些員工主張,蘋果可以打造一支每人都愛用的智慧型手機,讓電信業者配合蘋果。

( 圖片來源/ Apple 台灣官方網站 )

員工允諾蘋果仍是電腦公司 賈伯斯終於點頭放行   

與賈伯斯合作的工程師明白,唯一能說服賈伯斯的,就是承諾蘋果仍會是電腦公司,強調研究智慧型手機不是改變蘋果DNA,只是增加新的產品,既然蘋果已經辦到把2萬首歌曲都裝進口袋裡了,何不試試看把其他一切放進用戶口袋中呢?

經歷6個月思考,賈伯斯終於點頭,蘋果兩支團隊開始研發競爭,一邊研究是否要在iPod上增添通話功能;一邊研究將Mac變成迷你平板電腦,同時也兼具手機功能。

最後,iPhone問世了,引領全球進入新時代,推出4年就佔據蘋果一半的收益,且至今仍穩定推出新的電腦系列產品,「堅持著原有價值,卻不堅守固有思維」。

麥克、賈伯斯,兩位都曾排斥改革想法,但賈伯斯最終在員工說服下點頭,並以實驗方式驗證產品可行性;麥克則堅持著黑莓機的優點,連試都沒試過,這些麥克「認為」的優點,在市場迭代之下,證實無鍵盤手機有其他更多競爭優勢、更受市場青睞。

我不是CEO,重新思考對我們來說還重要嗎?

「Yes」,當然很重要,重新思考可以避免我們落入先入為主的觀念,進而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每一次懷疑與探索的道路,都可能為自己另闢新徑,在人際交流上,也會因為重新思考,而讓我們彼此之間的對話,多了更多空間。

這個空間,有可能為你帶來更多工作機會,有可能讓你們關係變更好,也有可能讓你學到更多自己「無知」的領域,也能避免陷入經驗、知識所帶來的過度自信,進而讓自己在決策、判斷上可以有更周全的思考。

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說,重新思考的可能性,讓我們彼此之間有了溝通交流空間,帶來機會與學習的可能。我有一位朋友,屬於剛愎自用型,在互相交流創業、職涯發展時,他總是堅持著用過往經驗來判斷,錯過了許許多多可以嘗試的機會,儘管成敗定論未果,但就像賈伯斯一樣,你總可以採取「實驗性」的測試,而不是一昧否定。

我這兩年透過「逆思維」進而接觸到不同的產業,連文字這塊都是,在每次與人的交談過程中,我總是在思考,他有什麼是我不會的,不僅是知識、技能,也包含看待事物的角度與切入點,但當然,重新思考不代表要照單全收其他人的想法,而是避免自己陷入過度自滿的狀態。
我很喜歡書中一段話,「當人們拒絕改變,這會有助於強化保持原狀的事物」。在技術飛快演進的狀況下,每天都有新科技誕生,也有舊理論被推翻,改變是永無止境的。說句老話:「地球不會因為你而停止轉動」,聰明與經驗可以成就一個人,卻也可能成為最大的絆腳石。

※首圖( 圖片來源/ AP NEWS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