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黑暗的時刻》看見領導者的關鍵決斷力

發布日期:2024 年 2 月 13 日
文章分類:,
作者:賴彥丞

怎樣才能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或許在逆境遠比在順境之中更能看出不凡的統馭才能,《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正是這樣的好電影。
該片主要講述時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Churchill)如何在二戰上台之初所面臨的內憂外患背景,以及其如何堅持不屈不撓的理念並說服、團結英國朝野各黨與全民來抗戰到底。

時間回到1940年5月,窮兵黷武的納粹德軍大舉入侵西歐,此時先前施行綏靖政策對德國軟弱無能的張伯倫(Chamberlain),面對在野陣營與民意怒火的壓力而選擇辭職下台,接棒的邱吉爾帶領之保守黨政府依然面臨黨內主戰派與主和派的拉扯,同時朝野對立也影響國內的團結氣氛。


而隨著德軍的勢如破竹,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紛紛舉白旗投降,英法聯軍被困敦克爾克沙灘而急需外援,同時美國又因孤立主義而保持中立作壁上觀,種種不利情況都助長了主張對德和談退讓一方的政治聲勢。然而,本片細膩描繪了邱吉爾在危機關頭堅決繼續抗爭的立場不惜與親信、將領爭論,更運用果決的判斷能力成功讓許多盟軍成功撤回英國本土以保持著後續抵抗德軍的有生力量。


身為一個領導者,有時就必須在關鍵時刻做出殘酷抉擇,選擇和談或許能暫時減少傷亡,但是卻必須蒙受敗戰的屈辱與侵略者不知何時可能毀約而再度入侵的恐懼;若堅持抗戰必然導致更多死傷,然而這卻代表爭取勝利還有一線希望。邱吉爾選擇了後者,看似冷酷無情卻凸顯了他嫉惡如仇、保家衛國的堅定。
邱吉爾在片中著名的一席話“You cannot reason with a tiger when your head is in its mouth!”(當你的頭已入老虎口中,是沒辦法講道理的!),一針見血又振聾發聵,凸顯了他作為戰時領袖的高度與遠見,亦反襯出主和派卑躬屈膝的醜態。


畢竟,世界上有哪個正常人不愛和平呢?但是和平不代表一味屈從戰爭恐懼而任人宰割,畢竟那只會更加助長敵人的猖狂——邱吉爾的前任首相張伯倫,在戰爭爆發前一味選擇姑息希特勒(Hitler)的侵略氣焰,還與其簽下《慕尼黑協定》出賣捷克主權給德國,張伯倫以為這樣的退讓真能換得希特勒信守不再圖謀其他歐洲國家領土的承諾,結果得到的卻是希特勒更加得寸進尺,幾個月後即揮兵攻打波蘭,該來的戰爭還是來了。

「在戰爭與屈辱的面前,你選擇了屈辱;但屈辱過後,你還是得面對戰爭!」邱吉爾這句至理名言迄今仍為後人所傳頌,足堪各國領導人面對國家遭受無理侵略時應有的處事表率。

電影的最後,以1940年6月4日邱吉爾在下議院發表的一篇「我們將戰鬥到底」演講史實作結,最後全體國會議員起立鼓譟響應,此時的英國已不再徬徨,全國軍民決心一致抗敵以取得最後的勝利,片尾感動觀眾、振奮人心!


總結來說,片名「最黑暗的時刻」,與其說是因為戰局不利而顯得前景「黑暗」,倒不如說是因為人心浮動而導致屈辱求和之聲高漲,要是這一旦實行就真的將英國乃至世界局勢墮入「黑暗」深淵。然而,正因為有正確領導者的魄力決斷,才讓黑暗消散,最終迎來勝利的光芒。

※首圖( 圖片來源/ AP NEWS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