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從哪個囚籠,走向哪片自由?

發布日期:2024 年 1 月 24 日
文章分類:,
作者:Prokid

在台灣,從小被教育要勤學苦練,為自己的未來增添更多可能性的道路。俗話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不過最可怕的不是十年無人問津,而是在這個菁英隨手一把抓的社會,對於成功要花多少的努力至今仍是個未知數。三年?五年?還是十年?

可是人生又有幾個十年能隨意揮霍呢

那名聞遐邇、歷史悠久的公式「學生就該努力讀書,出社會就該努力工作,出人頭地才是成功」,像是一道無法擺脫的魔咒,深深地紮根在每個年齡層的孩子心中,跟隨其一輩子。這似乎是我們必須遵守的規則,但讓我們在努力追求成功的同時,失去了尋找真正意義的機會。我們要的究竟是什麼?

時間在走,而我們彷彿停留

你們在孩提時期有過哪些天馬行空的夢想呢?後來,那些夢想隨著長大是否也一起被覆蓋了呢?

在這個繁忙而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雖然大家都在提倡創新、多元、開放思想,但我們每個人似乎還是生活在一種隨著年齡更換的囚籠,這種囚籠並非是由尖銳的鐵絲網和矗立的高牆所構成,而是由社會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期望和價值觀所塑造的一種隱形的籠罩,硬生生把一切不在期待標準內的想法隔離

「我們是為你好」,但真的好嗎

人生這條路總是充滿岔路口,從有意識以來就在做選擇,有些選擇具有可逆性質,有些則沒有退路,可是呢,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許多事情選擇權真的在我們手上嗎?

( 圖片來源/ AP NEWSROOM )

「讀書,是為了能有更好的選擇去到好的國、高中、大學,受到更好的教育與啟發。」這句話很正確,可是,說真的一個還未滿18歲的孩子真的能了解嗎?在還未理解讀書的意義前,就先被讀書充滿生活、被補習班填滿童年,然後接著有人會說做哪種工作好,哪些工作賺錢,哪些職業有面子。這種人生只是盲目地被牽著鼻子走而已。

這不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而是家長或老師強加在孩子身上的願望。

有些人聽話的照做,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他們甚至都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已經到了而立之年;有些人找出了自己所要的未來,家庭或老師卻不予認同、支持,達成夢想的路上充滿荊棘。很多人在還未搞清楚的狀況下,做出了許多迫不得已的選擇…

何種成功才叫「成功」

歸根究柢,我們努力追求成功是為了什麼呢?究竟是什麼事足以讓我們努力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仍然不知疲倦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就如成功的定義一般—沒有固定的解答。我也曾是一個整天有一百個為什麼的小孩,因為好奇我問過很多人「什麼是成功?」,某個回答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印地安人在他們的大海,每天與家人快樂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這叫成功;喜歡平淡的人,生活過的安安穩穩,對他們來說這叫成功;有遠大抱負的人,完成自己的理想,對他們來說這叫成功。」這句話簡單明瞭卻也耐人尋味,出了社會慢慢年長,無時無刻很多目光都在注視著我們,有沒有成功成為了評判一個人價值的標準。成功與否,決定權不該在別人手上,不該在社會手上,子孫滿堂是種成功,財務自由是種成功,健健康康是種成功。

只有自己覺得成功,才叫成功!

人生,不要只為了生存,要活的有意義

一天有24小時,螢幕前的你們,為了生活,為了家人,為了未來,為了生存,不管為了什麼經常努力追趕時間的後塵,偶爾停下腳步,莫忘初衷,看看自己是否被社會中隱形的囚籠限制?如果是,記得自信點,跨出囚籠吧!

( 圖片來源/ AP NEWSROOM )

人生,可以是一場痛苦艱辛的過程,也可以是大風大浪卻依舊精彩的旅程。

重要的是你怎麼解讀這段人生故事?

你想怎麼活,又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首圖( 圖片來源/ AP NEWS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