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故事帶著角色走,還是角色推著故事走?從《咒術迴戰》漫畫 淺談創作衝突

發布日期:2024 年 1 月 14 日
文章分類:,
作者:屈光

《咒術迴戰》漫畫第236話甫登場,網路上立即掀起了一股質疑作者劇情編排跟邏輯能力的浪潮。在前一話的結尾,五條悟才剛使出一招即興發揮的虛式「茈」重傷兩面宿儺,擔任旁白解說的日下部也說出了「是五條贏了」的宣言,休刊一周後歸來的卻是宿儺將五條一刀兩段的空間斬。意料之外的展開跟敘事讓眾多讀者感到不滿,直言經過作者這波操作,五條悟成功從「最強」升格為「小丑」。

不過,拋開那些忿怨來看,這部分的劇情真的有這麼令人無法接受嗎?

創作者總是會遇到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

就是「角色」跟「劇情」的衝突。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主角總是要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親愛摯愛的人脖子上架了一把刀,實在拖無可拖時才姍姍來遲?明明他那麼強、明明他只要提早兩分鐘到來,一切都還不會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啊?

就是因為角色太強了。

如果戰場始終坐鎮著一個令反派束手無策的主角的話,故事是無法展開的。反派可能會想,好,不管有誰在我都要大鬧一場,然後直接跟主角翻桌子嗆聲,下一秒,他大概就人頭落地了。因為他打不贏主角,因為只有反派會在可以讓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說廢話拖時間,讓正方有翻盤的機會,但主角面對反派可永遠不會心慈手軟。

於是,主角一直待在故事的中央,反派也一個個前仆後繼地送死。手起刀落又是一個首級,腳下踏著堆積如山的反派屍骨,充滿了強者的孤獨——這是觀眾要看的嗎?看一個無敵的主角每天吃飯睡覺打反派?

任何情節的誕生都基於衝突,要先有衝突,才能有故事。

作者一定會想辦法讓主角離開要守護的東西,這樣反派才有機會乘虛而入。當然了,雖然一直是以主角作為主語來舉例,但這項規則並不限於主角,正確來說應該是「故事中所有過強的戰力」。為什麼在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總是不在?因為如果他們在的話,事件一下就被解決,故事就無法進展了。雖然作者會找各式各樣符合情理的理由調開他們,但簡單來說,這就是劇情需要

很明顯的,號稱無敵的最強術師五條悟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

在那場決戰中,五條悟跟兩面宿儺處在至死方休的相反立場上,現代最強跟千年前最強總得殞落其一,這場戰鬥才能落下帷幕。以劇情的編排而言,在宿儺的身上纏繞著的無數謎題全部解開前,他還不能退場(並且一旦連宿儺也落敗,反派勢力就太過不堪一擊了,這部漫畫的主角再怎麼說都是虎杖悠仁,在他什麼都還沒展現前就結束並不合理),那麼消失的就只能是五條悟了——即使他是現代最強,但對上了咒術全盛時期的最強,處於下風也能算是情理之中。作者的劇情顯露出了這一點。

( 圖片來源/ 達志影像 )

很明顯的,《咒術迴戰》這部漫畫在一開始就有了明確的大綱(包括被許多人詬病的〈死滅迴游篇〉也一樣,《咒術迴戰》的「迴」說明了這部分從一開始就在計畫內),相信宿儺跟五條的戰鬥結局也是作者早已設定好的。

回到標題,那麼究竟是故事帶著角色走,還是角色推著故事走呢?理想狀況當然是這兩者相輔相成,但在完善故事的過程中,總是會有意外的情形發生。即使是作者,要掌控自己筆下的所有角色也是辦不到的。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經歷,造就了他們在預期之外的成長。也許故事大綱標明了「A經歷某事件後覺醒,攻擊力+3」,但作者寫到這部分時卻發現了不對:前面發生過的B事件已經讓多愁善感的A對這類行為有了不同的看法,應該是血量+3更符合邏輯。

( 圖片來源/ 達志影像 )

雖然說大綱就是用來限制自己不走偏的,但寫到一半脫稿演出也是常有的事,修修改改更是常態。這類小細節小變動不斷疊加,到了某個時刻就會發現:啊,這個重要劇情節點似乎沒有辦法用原先預設的邏輯走了。這種時候就要做出抉擇,究竟是照著自己原先規劃的劇情走呢,還是讓角色來推動著新的劇情前進呢?這兩者間沒有所謂的孰優孰劣,應該說,只要作者能夠做到自圓其說,那就可以稱為明智的選擇。

從這點來說,《咒術迴戰》採行的顯然是以劇情為主軸的方法(事實上這種也確實比較常見,因為讓角色帶動等於後面大綱幾乎要推倒重來,缺點就是容易讓角色產生割裂感)。儘管因為事發突然加上作者對此做出的解釋並不清晰,讓讀者們無法接受,但繼續向後發展的故事如果能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相信讀者們還是能夠理解作者的想法的。

※首圖( 圖片來源/ 翻攝自推特 @『呪術廻戦』アニメ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