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蒼鷺與少年》摘金奧斯卡 勇奪2024最佳動畫

發布日期:2023 年 12 月 27 日
文章分類:,
作者:櫻花鉤吻龜

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執導、吉卜力工作室製作《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日本原始標題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上映立刻掀起正反兩聲的風浪,上映前未公布故事內容、也未釋出預告片,這種零宣傳手法在日本票房依舊大賣。
《蒼鷺與少年》2023年在台灣上映後網路與生活周遭陸陸續續的皆充斥著負面聲浪,環繞著:「我看不懂耶、不知道在演什麼、看完後眼神空洞等情緒緒紛擾」,卻沒有阻礙前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跟著《蒼鷺與少年》一起釋放內心壓抑與自己和解

《蒼鷺與少年》的故事背景是設定在二戰的日本,在一次空襲當中男主角真人失去了母親,從真人看到火光開始,直到狂奔至醫院發現無力回天的這一整段畫面,除了宮崎駿老師高超的美感深深烙印的我心中外,在那不管怎麼哭天喊地吶喊都沒人願意聽,狂暴的大火映襯著真人無能為力的高張情緒裡,我彷彿就是真人一般目睹媽媽被大火所吞噬,失去至親的傷痛把我內心一部分似乎也一同剝奪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

遷移到新環境真人心境的轉變,他用「彬彬有禮以及過度禮貌」的方式來面對「新的事實」,看似正在抗拒「親生媽媽被替代」與「親生媽媽離世」,一起與生活周遭的沉寂埋入非現實的領域,展現面對過度衝擊的現實面迫使自我內心封閉的一段轉變。

大人我是為了你好 vs 孩子想被關心

真人與爸爸互動的各種畫面讓我充分感受到大人總是用自以為好的想法對待自己的孩子。從真人爸爸主動提議,開學第一天親自開車送真人上學,充分展現了一位父親對於自己孩子的大人式的關愛,期許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校內受到重視、並結交很多朋友,殊不知這種炫富行為完全造成反效果,而在其他人眼裡產生了這些舉動完全就是有錢人愛炫耀而已的忌妒心。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

這舉動也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不也是如此,想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關愛,而時常用錯了方式,這種自我一昧付出的愛通常是讓人感夠到負擔。「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建立在情緒之上﹐以我為出發點,完全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為他人著想,忽略了很重要的事情,攸關他人的事項皆需站在對方角度才合適,尷尬的是,往往接受者因為知道對方是善意、也是愛的表現,有情感羈絆而不敢輕易地戳破這份愛意而默默承受這份有壓力的愛。

換位思考 — 遭到善意攻擊而重傷奄奄一息的老鵜鶘

極度對於那些的平衡帶來衝擊性的一幕,老鵜鶘在劇情中是被塑造成貪婪、非友善的一方,將投胎轉世的靈魂當為食物吃掉的負面角色。而實際上鵜鶘群族為為了生存、長期受飢餓所苦、忘了如何飛行已經看不到希望才做出吃掉無辜靈魂的抉擇。那段老鵜鶘獨角畫面,放大特寫老鵜鶘遍體鱗傷的身軀、搭配著微弱急促的喘息、細膩畫面將老鵜鶘瀕臨死亡的情境粼粼竟至讓人感到揪心,這幕充分感受到老鵜鶘對於生命被世界注定的絕望,鵜鶘怨懟對於自己出生無能為力。不禁會站在鵜鶘們的角度,一起換位思考(critical thinking)。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的對立面,事情的對與錯是否真的重要?到底誰是正確的、誰又是錯誤的?站在不同角度論述事情就會有不同體悟,而了解鵜鶘們實情脈絡後有種「一切都只是為生存」的種種感嘆。

聯想到近期上映的台灣電影《WOMEN 我們不知道的事》,站在另一方所產生的觀點與故事的延伸。以「我」為出發點相對應所產生的故事你能夠判定事情的正確與否嗎?傳統的家庭觀念下都希望被理解的兩個角色,因立場不同我們更要將心比心去面對生活周遭的一切。

真人與親生媽媽火美再次相遇(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

將自我投射在宮崎駿電影中的某一個角色

不捨的道別場景還是來了,因異世界的崩塌真人終究要回到現實世界中,而火美選擇回到原本時空,意味者火美逃不過死於火海的命運,「我不怕火,我生得出你,你要活下來。」火美與真人最後的道別,這段話使我內心徹底揪成一團。火美勇敢面對自己死亡、知道結局依舊好好的活出自己的人生,藉此也形成了某種慰藉、撫平真人內心失去媽媽的傷痛,彷彿與真人一同放下了放下了失去。

蒼鷺與少年
因火而誕生的火美華麗登場(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

說實在,對於一部作品觀看者有無看懂很重要嗎?看電影最棒的時刻就是,觀看者可以因個人感受、不管是對於聲音敏感度、畫面微美或是衝擊、人物設定的解讀等……,能夠享受其中、擁有自己獨特見解這樣才特別、才有趣。
把自己投入在其中的角色並加以詮釋,每個人都有專屬獨得的自我解讀,而在這些劇評紛擾中、多數人也僅是在追求在這些獨特見解中找到自己的共鳴罷了。

※首圖(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