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總統大選「三腳督」的態勢確立,在三方角力日益白熱化的時刻,若干有識者提出那一方能夠提出堅實的政策,切合公眾的期望,將是決定民意走向的關鍵之一。
相較於財經、社會等議題,各方陣營對於國防領域的討論仍然太少,更遑論倡議國防改革,有鑒於此,筆者認為國防改革的議題不僅應該積極討論,更可以作為第三勢力在藍綠夾擊之下突圍的關鍵點。
藍綠雙方都有無法改革國防的包袱
今時今日,傳統的藍綠陣營都呈現出無能、無心、無力改革國防沉疴,先從執政黨為首的綠營說起,自2016年上台執政之後,蔡總統揚棄過往綠營主張「文人領軍」、「引進民間力量改革國防」等正論,相反的,她任用的國防部長一任比一任保守,甚至讓邱國正這樣眾所周知的陸軍守舊派扶搖直上成為國防部長,使得除了砸下重金在軍購及扶植國內軍工業之外,在內部改革上則是以諱疾忌醫的態度在迴避。
這七年多來,面對蔡總統重用的嚴德發、邱國正等陸軍守舊派的所作所為加重國軍,特別是陸軍的困境,除了少部份綠營人士敢出聲批評,大多數綠營人士不是保持沉默,就是為這些誤國誤軍的陸軍守舊派緩頰,至於任用這些守舊派的蔡總統,則更少人敢直指她的治軍政策正是今日國軍沉疴難起的根源。原本應該作為國防改革領頭羊的執政黨反而跟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緊緊的綁在一起,在蔡總統的意向之下,執政黨為首的綠營成為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的「useful idiots」。
至於在野的藍營,國民黨為首的藍營號稱有最多的軍系立委,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些軍系立委都只能代表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對於軍務革新、國防改革幾乎完全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在真正事關國軍基層的每項議題,從未見過國民黨為首的藍營為此積極發聲,原因無它,顧慮軍系立委所代表的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讓藍營比綠營更不敢在軍務革新乃至於國防改革提出積極的主張,試看在這七年多來,國民黨為首的藍營在這些議題上是否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主張,就很清楚的看到這一點。
如果說在這七年多以來,藍綠雙方有什麼共識,那應該就是在國防改革這個議題上達成「少碰為妙」的共識。
青壯世代意識到兵役改革的問題
自從蔡總統在去年年底宣示兵役延長、改革訓練內容的「兵役改革」之後,執政黨為首的綠營為之情緒高漲,在社交媒體上瘋傳蔡總統跟幕僚在小桌子討論兵役改革的官宣照片,稱頌蔡總統的魄力跟改革國防的決心,然而當時就有若干清醒的有識者警示如果目前軍隊的管理文化、觀念及領導等問題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那麼兵役改革只會被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偷梁換柱成把兵源作為增加庶務人力、擴充編制製造更多將官,到頭來是增加青壯世代對於國防信心的質疑,甚至是失敗主義。
將近一年過去之後,證明這些有識者的警告並非杞人憂天,先是社運NGO人士江旻諺在「我在國防改革前夕,入伍當四個月的新兵」記述他在近期服役的經驗,他在文中指摘僵化的軍隊管理文化無法培養基層自主的動能、仍然存在的造假問題,更嚴重的是死抱過時的黃埔窠臼,造成的認同分歧跟脫節,他在結尾警告:「在四個月或一年的役期內,義務役所見的軍隊樣貌,大大決定了未來數十年這批後備軍人對於保家衛國的軍隊有多大的支持與信心」。
近日則有留美學生邱裕程在網媒投書「台灣想學以色列軍隊就不能半吊子」直言蔡總統的兵役改革根本沒有作出實質性的變革,更沒有善用義務役多元的人力跟思考力:
「政府在年初提出的軍事改革中雖延長了兵役時間,卻未對義務役制度進行實質性的變革。本次改革未能明確提升台灣在現代高科技戰爭中的作戰方式,特別是在情報戰和輿論戰方面的培訓仍顯不足。這讓役男難以看到服役的實質意義,也與蔡政府追求的以色列模式有所背離,顯得有些東施效顰,缺乏整體性的規劃和意義。」
除了前述人士的指摘,再加上國防部長力推踢正步、抗彈板爭議、志願役快速流失、留美軍官紛紛掛冠求去等負面影響,越來越多的青壯世代意識到,他們未來將服役或教召的國軍,尤其是陸軍,並沒有比白衫軍運動所抗議的國軍進步多少,所謂的「兵役改革」只是執政黨的話術,甚至是被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扭曲為評論者所指摘的「這一年多了些低薪奴才,可以使喚去做雜務」的惡用濫用。
看了前述情況,這能怪青壯世代對於服役的意願抱持疑慮嗎?更糟糕的是,這些問題還在持續發酵,影響國軍內外的民心士氣。
「國防改革」會是未來台灣社會的關鍵議題
可以預見的是,台海的競爭態勢在中長期沒有大幅緩解的跡象,國防建設仍然會是台灣未來執政者(無論是任何一黨勝出)的首要任務之一。
然而,相應的國防改革在藍綠陣營都畏縮不前的情況下,可以想見除了延長役期、全面徵兵跟投入大量資金在無效率、無能的既有國防體制「黑洞」,很難想像藍綠陣營會有任何一方敢提出實質的國防改革議程。
至於國軍,特別是陸軍在管理文化、觀念等層面依然故我的情況之下,出現黃國章、洪仲丘等軍冤案,激起如「白衫軍運動」的民憤並非不能設想的情境。
一個顢頇僵化、浪費、無效率、無能的既有國防體制,仍然會是2024之後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房間裏的大象」。
無論2024年大選結果如何,「國防改革」這個關鍵議題是第三勢力可以著力的突破口。
第三勢力要大膽的就「國防改革」議題發聲
第三勢力應該從「藍白合」的泥淖脫出,延請相關智庫、民間有識者就當前台灣的未來政策議題提出堅實而切中時弊的政策,輔以適切的論述,在「國防改革」議題上積極發聲。
從當前國防經費的使用、組織、人事、內部管理文化等各層面提出大膽、堅實且切中時弊的改革訴求,相對藍綠陣營,第三勢力有著更少的包袱在「國防改革」上提出更積極的訴求跟主張,而不用顧慮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的態度。
只要能提出堅實且切中時弊的改革訴求,不僅可以使台灣內外耳目一新,也可以引領相關議題的討論,重新掌握民意的脈動,爭取主流民意的支持。
因此,相關的政策研擬、人才整備、宣傳策略都必須盡早著手,特別是讓決策者意識到議題的重要性,這些措施在大選「三腳督」日益白熱化的當下,必須作出必要的決
國防改革能夠讓第三勢力再創新局斷,宜早不宜遲
當年「白衫軍運動」帶出第三勢力的興起,也成為國民黨失去政權的開始,今日青壯世代在面對沉疴難起的國軍跟國防體制,產生的疑慮跟幻滅感正在持續發酵,第三勢力是否能提出有效的國防改革政策引領青壯世代再創新局,各方正在拭目以待。
※首圖( 圖片來源 / AP NEWSROOM )
國防改革是第三勢力突圍的關鍵點
隨著總統大選「三腳督」的態勢確立,在三方角力日益白熱化的時刻,若干有識者提出那一方能夠提出堅實的政策,切合公眾的期望,將是決定民意走向的關鍵之一。
相較於財經、社會等議題,各方陣營對於國防領域的討論仍然太少,更遑論倡議國防改革,有鑒於此,筆者認為國防改革的議題不僅應該積極討論,更可以作為第三勢力在藍綠夾擊之下突圍的關鍵點。
藍綠雙方都有無法改革國防的包袱
今時今日,傳統的藍綠陣營都呈現出無能、無心、無力改革國防沉疴,先從執政黨為首的綠營說起,自2016年上台執政之後,蔡總統揚棄過往綠營主張「文人領軍」、「引進民間力量改革國防」等正論,相反的,她任用的國防部長一任比一任保守,甚至讓邱國正這樣眾所周知的陸軍守舊派扶搖直上成為國防部長,使得除了砸下重金在軍購及扶植國內軍工業之外,在內部改革上則是以諱疾忌醫的態度在迴避。
這七年多來,面對蔡總統重用的嚴德發、邱國正等陸軍守舊派的所作所為加重國軍,特別是陸軍的困境,除了少部份綠營人士敢出聲批評,大多數綠營人士不是保持沉默,就是為這些誤國誤軍的陸軍守舊派緩頰,至於任用這些守舊派的蔡總統,則更少人敢直指她的治軍政策正是今日國軍沉疴難起的根源。原本應該作為國防改革領頭羊的執政黨反而跟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緊緊的綁在一起,在蔡總統的意向之下,執政黨為首的綠營成為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的「useful idiots」。
至於在野的藍營,國民黨為首的藍營號稱有最多的軍系立委,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些軍系立委都只能代表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對於軍務革新、國防改革幾乎完全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在真正事關國軍基層的每項議題,從未見過國民黨為首的藍營為此積極發聲,原因無它,顧慮軍系立委所代表的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讓藍營比綠營更不敢在軍務革新乃至於國防改革提出積極的主張,試看在這七年多來,國民黨為首的藍營在這些議題上是否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主張,就很清楚的看到這一點。
如果說在這七年多以來,藍綠雙方有什麼共識,那應該就是在國防改革這個議題上達成「少碰為妙」的共識。
青壯世代意識到兵役改革的問題
自從蔡總統在去年年底宣示兵役延長、改革訓練內容的「兵役改革」之後,執政黨為首的綠營為之情緒高漲,在社交媒體上瘋傳蔡總統跟幕僚在小桌子討論兵役改革的官宣照片,稱頌蔡總統的魄力跟改革國防的決心,然而當時就有若干清醒的有識者警示如果目前軍隊的管理文化、觀念及領導等問題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那麼兵役改革只會被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偷梁換柱成把兵源作為增加庶務人力、擴充編制製造更多將官,到頭來是增加青壯世代對於國防信心的質疑,甚至是失敗主義。
將近一年過去之後,證明這些有識者的警告並非杞人憂天,先是社運NGO人士江旻諺在「我在國防改革前夕,入伍當四個月的新兵」記述他在近期服役的經驗,他在文中指摘僵化的軍隊管理文化無法培養基層自主的動能、仍然存在的造假問題,更嚴重的是死抱過時的黃埔窠臼,造成的認同分歧跟脫節,他在結尾警告:「在四個月或一年的役期內,義務役所見的軍隊樣貌,大大決定了未來數十年這批後備軍人對於保家衛國的軍隊有多大的支持與信心」。
近日則有留美學生邱裕程在網媒投書「台灣想學以色列軍隊就不能半吊子」直言蔡總統的兵役改革根本沒有作出實質性的變革,更沒有善用義務役多元的人力跟思考力:
「政府在年初提出的軍事改革中雖延長了兵役時間,卻未對義務役制度進行實質性的變革。本次改革未能明確提升台灣在現代高科技戰爭中的作戰方式,特別是在情報戰和輿論戰方面的培訓仍顯不足。這讓役男難以看到服役的實質意義,也與蔡政府追求的以色列模式有所背離,顯得有些東施效顰,缺乏整體性的規劃和意義。」
除了前述人士的指摘,再加上國防部長力推踢正步、抗彈板爭議、志願役快速流失、留美軍官紛紛掛冠求去等負面影響,越來越多的青壯世代意識到,他們未來將服役或教召的國軍,尤其是陸軍,並沒有比白衫軍運動所抗議的國軍進步多少,所謂的「兵役改革」只是執政黨的話術,甚至是被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扭曲為評論者所指摘的「這一年多了些低薪奴才,可以使喚去做雜務」的惡用濫用。
看了前述情況,這能怪青壯世代對於服役的意願抱持疑慮嗎?更糟糕的是,這些問題還在持續發酵,影響國軍內外的民心士氣。
「國防改革」會是未來台灣社會的關鍵議題
可以預見的是,台海的競爭態勢在中長期沒有大幅緩解的跡象,國防建設仍然會是台灣未來執政者(無論是任何一黨勝出)的首要任務之一。
然而,相應的國防改革在藍綠陣營都畏縮不前的情況下,可以想見除了延長役期、全面徵兵跟投入大量資金在無效率、無能的既有國防體制「黑洞」,很難想像藍綠陣營會有任何一方敢提出實質的國防改革議程。
至於國軍,特別是陸軍在管理文化、觀念等層面依然故我的情況之下,出現黃國章、洪仲丘等軍冤案,激起如「白衫軍運動」的民憤並非不能設想的情境。
一個顢頇僵化、浪費、無效率、無能的既有國防體制,仍然會是2024之後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房間裏的大象」。
無論2024年大選結果如何,「國防改革」這個關鍵議題是第三勢力可以著力的突破口。
第三勢力要大膽的就「國防改革」議題發聲
第三勢力應該從「藍白合」的泥淖脫出,延請相關智庫、民間有識者就當前台灣的未來政策議題提出堅實而切中時弊的政策,輔以適切的論述,在「國防改革」議題上積極發聲。
從當前國防經費的使用、組織、人事、內部管理文化等各層面提出大膽、堅實且切中時弊的改革訴求,相對藍綠陣營,第三勢力有著更少的包袱在「國防改革」上提出更積極的訴求跟主張,而不用顧慮軍方守舊派、既得利益勢力的態度。
只要能提出堅實且切中時弊的改革訴求,不僅可以使台灣內外耳目一新,也可以引領相關議題的討論,重新掌握民意的脈動,爭取主流民意的支持。
因此,相關的政策研擬、人才整備、宣傳策略都必須盡早著手,特別是讓決策者意識到議題的重要性,這些措施在大選「三腳督」日益白熱化的當下,必須作出必要的決
國防改革能夠讓第三勢力再創新局斷,宜早不宜遲
當年「白衫軍運動」帶出第三勢力的興起,也成為國民黨失去政權的開始,今日青壯世代在面對沉疴難起的國軍跟國防體制,產生的疑慮跟幻滅感正在持續發酵,第三勢力是否能提出有效的國防改革政策引領青壯世代再創新局,各方正在拭目以待。
※首圖( 圖片來源 / AP NEWS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