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ADF戰機計畫:台灣又想國機國造生出下一代戰機?

發布日期:2023 年 11 月 21 日
文章分類:,
作者:獨立軍事觀察

台灣將自力研發下一代「ADF戰機」的風潮,近期再度成為話題焦點。這場國防大計背後,不僅是科技的競賽,更是國家自主性的象徵。然而面對諸多技術挑戰,質疑聲似乎也從未消退。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自主研發戰機的背後故事,以及面對國際科技潮流的挑戰,窺探實現自製戰機夢想的可能性

下一代ADF戰機研發,台灣自立自強的夢

早在2007年初,台灣就不斷地放出風聲,要自研下一代戰機,當時宣傳的為「第六代」戰機,此代戰機連美、日、英都在保密研發階段。而最近則「修正謠言」,宣稱台灣要研發「第五代」、甚至「接近第五代」戰機,目標具備內置彈艙、匿蹤外型、強力引擎、AESA相列雷達、機間共享資料數據鏈等強大航電性能,名為ADF(Advanced Defense Fighter)的先進防衛戰機計畫。這種話題不論怎麼發酵,都在談台灣已經突破發動機研發困境,還有機體設計能夠自理…等。觀諸目前世界航空業的科技潮流,台灣這種「自立自強」的夢,做起來可能也不是那麼地胡天說地。

( 圖片來源/Wikipedia )

前述所謂第六代戰機所需必備的條件嚴苛,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 優秀的匿蹤機體設計(將垂直尾翼傾斜設置甚至取消掉)
  • 使用起碼是GaN氮化鎵材質的T/R發射器(發射與接收模組)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
  • 大幅度使用航空複合材料
  • 使用變循環發動機(VCE),使戰機在飛行中,可以使用同一款發動機,採取不同的渦扇(Turbo Fan)、渦噴(Turbojet)以及衝壓(Ramjet)等飛行模式
  • 發動機推力要15噸以上,且最高速能夠持續以音速4~6倍飛行
  • 採取大量人工智慧,可以導引數量繁多的無人僚機一起戰鬥
  • 超強的戰場狀態意識感知能力(situation awareness)

台灣漢翔公司所提出極具野心的下一代戰機計畫,也就是IDF戰機的下一代「ADF戰機」,從2007年就已經有消息浮動,當時號稱在10年內可推出原型機,但是當年得不到陳水扁政府以及馬英九政府的支持,此計畫被擱置頗久。

而在蔡英文2016年上台後,推行相當具備野心的自主國防產業政策,漢翔公司的ADF下一代戰機計畫,遂有了生機,可以重新啟動。而在漢翔公司成功改良了勇鷹高級教練機之後,未來的研發重心,將放在台灣自制下一代戰機ADF的身上。至於,此種台灣自制戰機是否是第六代戰機,目前從客觀環境與主觀意識來看,幾乎沒有可能。

研發經驗缺乏的困境

一架戰機最重要的就是四個部份必須創新研發,包括:機身設計、航電系統、飛控軟體以及發動機技術,但台灣在這四方面,幾乎都是零經驗。尤其是飛控軟體的難度,遠較上述各項先進配備難度更高,下一代戰機普遍的匿蹤設計和高速要求,其線傳飛控(FBW)軟體越來越難寫,是世界各航空大國的普遍核心技術,幾乎不會輕易外流。台灣是全球電子產業代工龍頭,但是軟體能力在世界排名末段班,要如何改善此種尷尬,除非期待台灣產業升級以及商業模式改變,否則當前來看是幾乎無解的。

( 圖片來源/Wikipedia )

雖然漢翔公司以及其前身航發中心(隸屬台軍方),已經有過授權組裝F-5E戰機、以及和美國合作設計製造IDF戰機的經驗,而今又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合作構改台空軍的F-16V Blk20戰機,以及憑着自力開發由IDF戰機構改而來的勇鷹高級教練機,這些經驗堆疊起來,使得漢翔飛機公司充滿雄心壯志,也忘了上述的困難。

而蔡英文在2017年、參與台國防部與漢翔公司簽署高教機制造合約的場合,清楚表示:「台灣已經有了下一代戰機的發動機,也有下一代戰機的先進雷達」,以此來暗示鼓勵漢翔公司更進一步開發下一代戰機,這也是政治氛圍的鼓勵之下,漢翔公司可能豁出去研發的動力。

但是,環顧世界各國目前發展下一代戰機的計畫,先不論超級強權美中俄的第六代戰機計畫,已經如火如荼展開。包括日本與歐洲,都已經展開1930年代的第六代戰機計畫。這些先進的戰機計畫,都包含了以上所列的第六代戰機部份條件,而這些條件以目前台灣的科研能力來說,幾乎項項都是難產科目。台灣雖然號稱已經能夠自制AESA雷達,但是還是使用GaAs砷化鎵材質T/R模組的上一代產品,重量重且效能不佳。

高度機密的「織女星計畫」

而號稱台灣自制的發動機,事實上也是向美國授權採購生產的蓋瑞特TFE-1042發動機,美軍編號F124,其推力才到4噸左右,雙發則達到8噸,目前主要使用者皆是各國高級教練機,僅有台製IDF戰機拿來作為戰機發動機使用。以TFE-1024發動機為基礎,台灣中科院航研所自2014年起啟動了「織女星計畫」,專注於推進系統的研發,以滿足下一代戰機的需求,初期主要集中在評估階段。此計畫延續將近10年,希望推出雙發推力高於10噸的戰機用發動機,但是目前整個進度都是高度機密。

( 圖片來源/Wikipedia )

從台灣國防部在2016年不小心泄漏出的下一代台灣自制戰機預想圖,事實上和第六代戰機的特徵有某些地方吻合。例如,取消了尾翼的設計,但是此設計前提是要具備有高靈活度的矢量推進噴嘴(TVC),台灣的「織女星計畫」是否將TVC技術整合在下一代自制發動機上面,不無疑問。即使科技強權如日本,其由防衛省防衛裝備廳(ALTA)以及石川島播磨重工公司合制的XF-9發動機,以及其使用的XVN3-1三維矢量噴嘴技術,來自美國的研究成果,其研發時間從1995年延續至2018年才能問世,在美國幫助之下,研發時程長達二十多年,可見得下一代戰機發動機的技術瓶頸,不是一般戰機發動機可以比擬

此外,搭配無尾翼設計的戰機,其飛行除了靠先進的矢量噴嘴推力外,更重要的是飛控(飛操)軟體的構成完全。台灣一直是軟體弱視國家,雖是電子代工大國,卻在軟體產業排名落後,連愛沙尼亞都比不上,這就是台灣社會一直以來輕視軟體(牽涉到系統概念)、重視實體成果(代工晶圓所帶來的財富)所致,台灣如何產出具備整體武器系統概念的軟體,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發展自主國防的軟勒,而台灣歷屆文人政府,也絲毫不重視軟體產業發展,視其為旁門左道、無法振興經濟,卻未知軟體產業才是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關鍵,這也是台灣經濟停滯不前、政府毫無章法的關鍵因素。

ADF戰機國機國造,最終只是美麗的謊言?

台灣號稱要發展下一代戰機,事實上有此種號稱的國家相當多,包括土耳其、南韓甚至伊朗都有計畫,只是這些國家所開發的戰機,幾乎都跨在第四代以及第五代之間,號稱4.5代的戰機概念相當多,以南韓的KF-X下一代戰機而論,其主要性能還是4.5代戰機,擁有部份第五代戰機的匿蹤機體設計,但是作戰性能還是以超過第四代戰機為準,並未擁有全部的第五代戰機特徵。

而觀諸台灣的ADF計畫,目前僅能知道,是一種無尾翼的攻擊機設計,主要任務並非制空(Counter Air)、高空高速攔截等,而着重在其攜載台自制的各式陸攻武器,包括空射雄風導彈、空射萬劍巡航導彈以及空射天劍2A反輻射導彈等,作為台灣自制導彈的武器載台,這似乎是較為可能的選項。而要開發全新的第六代機種,台灣不僅沒有技術、沒有資金也沒有人才,就憑空生出一種令世人讚歎的六代機種,蔡英文政府不斷宣傳的「國機國造」政策,恐怕在此領域僅是一場美麗的謊言。

※首圖( 圖片來源/摘自Wikipedia )

※延伸閱讀:福建號航母性能、戰力與影響分析:是面子工程還是戰略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