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現真實和脆弱 是關係裡最浪漫的事

發布日期:2023 年 10 月 7 日
文章分類:,
作者:宇岑

這幾個月陸續接到幾個不同求學時期好友的訊息或電話,電話那頭的他們語氣或緩或急,無奈地訴說著最近和伴侶之間遇到的難題。各種不同的情感狀況正困擾著他們,大部分是在婚姻關係中觸礁或擱淺的問題。

 

從學生時期的戀人絮語、到成年後的柴米油鹽,兩人世界到兩個家庭,你我的問題衍生成整個家族的問題,原本加減乘除的簡單公式,逐漸變成難解的微積分。很多問題都是日常生活小事的積累未解,捆綁著他們的那些外人看似瑣碎的問題,如同瓦斯爐上慢火燉煮的壓力鍋,悶燒在每日歸巢的家屋。比起每次宛如平行線的溝通狀態、浪費彼此的時間,不如用眼不見為淨當藉口逃避,或乾脆把委屈抱怨全部吞下肚藏起來。於是那些有說開和沒說開的話語,日日夜夜凝結在關係之間,逐漸黏稠的空氣、偽裝的面具、懶得解釋的話語,最後全丟進鍋裡一併煮了。

 

朋友說,他返家前待在車上的時間變多了。在回家前需要做足準備,工作上的煩悶、同事間的不快,用幾首歌或一隻菸的時間沈澱,把心裡的躁暫時緩解或擱置。他說這段?時間是他一個人僅存的「小時光」,回家後還得提起精神育兒呢,即使他只想廢在沙發上放空滑手機。我邊聽邊想著,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他自己,車裡的還是下車的?我們是不是都需要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間,把一部分的自己藏匿在那裡,才有力氣去面對生活、面對關係。我們戴上因應不同場合的面具,不讓自己輕易露出馬腳,面對難解的習題,選擇逃避一向是比較簡單快速的做法。

( 圖片來源/AP NEWSROOM )

面對著貌似難以解開的家庭習題,嘆聲連連的負面情緒從手機聽筒那頭感染了我。聽著他們走不出的困境,我也想起自己離婚前的困境。他們的問題,曾經也是自己的問題。戀愛到底和婚姻大不相同,我們從你和我兩人各自的人生角色,步入婚姻後被冠上妻子、丈夫、媳婦、女婿的稱謂,本質上應該是不變的,但大部分人卻再也無法逃離這個框架,為了扮演好被賦予的角色傾盡全力,或試圖把伴侶綁架在「你是誰誰誰,所以你應該要怎麼樣」的傳統思維裡,管他是八點檔鄉土劇或是浪漫偶像劇,逼著對方融入情境、適應角色就對了,即便那並不是對方想要成為的樣子。關係如同一面照妖鏡,從鏡中反射出的往往是自我的不安和匱乏。當關係有了矛盾和碰撞,彼此開始怪東怪⻄,怪他不懂體諒包容、怪他時常晚歸不願分擔家務、怪他老是神經兮兮嫌東嫌西。

 

我們總以為「怪物」長在對方身上,怎麼看都不順眼,雞蛋裡挑骨頭。把怪物丟給對方,是最不費力的事。我們可以躲進自己築起的巢穴,戴上合適的面具繼續活著,假裝那些纏繞彼此的矛盾和爭吵從未發生過。

 

「有啊,我真的嘗試溝通過了!但每次坐下來想好好討論,最後又開始吵起來,舊的問題沒解決,又吵出新的問題。最後連話都不想說了,乾脆自己消化還比較省時省力。」和伴侶溝通無果,朋友一字一句道出他的無奈。我聽完感到一陣消化不良,想起我從前也是把關係裡的糾結一個個吞下肚,戴上面具漸漸活成另一種樣子。當時還年輕,不懂得愛和溝通其實都是需要學習的。在遇見那個他之前,我們帶著各自的經歷、記憶、脾氣,源自原生家庭有形無形的影響和習性,說起來根本就是兩段個人歷史的交會和碰撞,想一想這是多麼令人振奮和期待的連結啊!這讓我想起韓國詩人鄭玄宗的《訪客》,

 

一個人的到來,其實是件天大的事,
因為他帶著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同到來,
是一個人一生的到來。

 

兩個人的相遇,夾雜著繁複的過往、眼前及對未來的認知,相互交融、適應、磨合。但往往在熱戀期高漲的賀爾蒙隨著時間消退後,那些你我的過往歷史慢慢浮現,不僅要嘗試理解對方的情緒脈絡,還不得不向內挖掘、探索,梳理出屬於自己的脈絡。這是在兩人關係裡才會有的碰撞,很多人走到這一步便覺得累了乏味了,或是缺乏勇氣去直面問題,開始找藉口逃避或在生活中埋怨對方。

 

在關係中,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敢展露自己內在真實的情緒,我們害怕說出自己真正的需求,認為展現脆弱是輸家的表現,擔心對方無法接住自己的每一種樣子,其實更多的是害怕失去。一旦產生害怕的情緒,就等於築起了一座高牆、穿上武裝盔甲,我們本能的想保護自己,其實是把對方隔絕在外,別人進不來,自己也出不去。中間的護城河隨著時間的累積越拓越寬,兩人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難以靠近。

( 圖片來源/AP NEWSROOM )

其實追根究底困住自己的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聲音,可能來自過往傷痛的記憶、原生家庭的綑綁或壓抑,讓我們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或情境時,不自覺地戴上「複製貼上濾鏡」,表現出曾經發生過的本能情緒反應。那頭善於怪東怪⻄「怪物」,我們總以為在對方身上,其實更多的是映照出內在的自己。讓我們試著在一次次的情緒風暴裡,繞過或放鬆彼此的防禦吧。我認為展現脆弱反而能衍生力量,當你願意把內在赤裸地攤開,接納自己全部的樣貌,也才能在關係裡重新讓對方看見自己。只要有一方願意敞開心門,讓對方走進來,關係便能產生新的改變和連結。一段關係最強韌的核心,便是願意擁抱彼此的脆弱。

 

「在關係裡學習關係,從關係裡重新認識自己。」掛上電話前,我向友人丟出了這幾句話。在關係中觸礁、無效的溝通,然後逐漸把自己搞丟,見到朋友便滿腹苦水地傾吐委屈和拋出那些難解的課題。在掛上電話後,我有種既視感,彷彿看見離婚前那個迷失的自己。

 

訴苦和抱怨或許能暫時安撫無助的情緒,但終究無法獲得自修評量後面的解答。每次傾吐完,便又再回到現實的汪洋中繼續載浮載沉,看不見邊際,那是一段失去方向的漫長遠行。在歷經七年的航程後,我最後靠自己的力量上了岸。海洋反映出天空的顏色,我既不願繼續在大海上浮沉,也不願再成為別人的顏色。我想當自己的天空,揮灑屬於自己的色彩。

 

那段日子不斷向外尋求、遍尋不著的燈塔,原來一直在自己身上,而那些解不開的習題也是。但這都是在那之後才得以領悟的事。

首圖( 圖片來源/ AP NEWS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