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94年4月7日至7月15日的「盧安達種族滅絕大屠殺」(Rwandan genocide),到今天剛好整整30週年。國際上有許多回顧這起反人類、反文明大屠殺的新聞與評論追思,也反省當年在非洲盧安達境內,由殖民主義帝國遺緒而來的胡圖族與圖西族長達百年仇恨所引動的互相殘殺事件,包括國際力量介入和無力阻止等,也讓法國總統馬克宏破天荒站出來,指出當年「法國與國際力量原本可阻止卻不做」的遺憾,象徵性地「認錯」。這30年來的發展,一路走來讓人感嘆不已。
30年前那長達百日的屠殺,慘死50至80萬人(盧安達法庭認證則高達110萬人以上),幾乎將盧安達的精英與中堅階層全部毀滅!重建盧安達是後來國際間大事,當年掌握比利時人遺下政權的胡圖族人,與歷史上自認為較胡圖族優越高貴卻受壓抑的圖西人,二個種族間在大屠殺期間,實施猶如納粹主義的種族歧視與隔離惡政,在之後如何慢慢和解、共同生存,延續國家的命脈?30年過後,盧安達已然成為非洲經濟的領頭羊之一,迅速發展讓人想起當年,實在無法置信會發生如此慘事!在大屠殺30週年的今天,我們用3部通俗電影,來回顧整個屠殺的過程。
與魔鬼握手
筆者最推薦有關描寫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的影片,不是台灣熟知的《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 2004),而是透過當時聯合國維和部隊指揮官、加拿大籍的Roméo Antonius Dallaire的視野所寫回憶錄《與魔鬼握手》(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以及從這本書出發改編的電影(2007)和紀錄片各一部。這系列作品,可以讓我們好好思考大屠殺種種遺緒。(二片在台灣完全無授權播放公映,網路上資源頗多,可供觀賞)。
以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著名的《盧安達飯店》算是很「普級」地描寫慘烈的屠殺經過與恐慌,電影中飾演維和部隊指揮官的美國明星尼克諾特(Nick Nolte)雖演出盡職,但基於故事人物的限制,該片無法很仔細關照當年整個胡圖族有計劃屠殺圖西族的軍事、政治與國際層面等招數,甚至僅輕描淡寫地抱怨「西方國家都是懦夫」而已,為了票房與戲劇效果,並未深刻描寫國際勢力在當年如何拋棄盧安達這個國家?任其捲入種族屠戮而幾乎滅亡,才有人道力量緩慢介入調停。
而《與魔鬼握手》的電影和紀錄片,就很完整關照1994年胡圖族升高種族衝突的來龍去脈,也把胡圖族總統遭神秘刺殺和女總理Agathe Uwilingiyimana夫婦被自己的總統府衛隊刺殺,賠上10名維和部隊軍人跟著被殘忍虐殺的關鍵24小時,都做了全方位描寫,讓人可更立體地關照整個屠殺事件的全部背景。
由於當年帶領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軍事指揮官來自加拿大,故紀錄片也是加拿大公共電視幫Roméo Antonius Dallaire拍製的《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 The Journey of Roméo Dallaire》一片,透過當年幾乎沒有在任何電視新聞畫面中出現的紀錄影像,來看出大屠殺的慘烈和國際維和行動的無奈和無助。
那個年頭,美國也是民主黨執政,前總統柯林頓在索馬利亞剛遭遇軍事挫折,我們可以從電影《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 2002)中了解,這場慘戰是美國自越戰之後,死傷最為慘重的一次軍事干預行動,同時還要面對更加嚴峻的後冷戰產物的南斯拉夫危機,多頭馬車跑到分屍。
至此之後一段長時間,美國不再積極軍事干預國際事件,甚至在聯合國安理會杯葛各國想干預盧安達的呼籲,有點「政治報復」的意味。也因為美國干預,而法、比二個對盧安達最有影響力的歐洲國家,則鬥得你死我活,遂成為軍事干預行動的絆腳石。馬克宏今天代表法國出面間接道歉,也有清算當年歷史的用意在。
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別國到底該不該「干預內政」?其實一直是國際政治的兩難!沒有人有完美的答案,往往只待事件過後,贊成反對雙方各持政治偏見互相指責,到最後受難的,還是苦苦等待國際關注的難民們。我們從《與魔鬼握手》和《盧安達飯店》二片中,都可以看出這問題的難解與無奈。
盧安達飯店
人類的大屠殺運動,從1940~60年代的冷戰殖民屠殺(如228事件、625韓戰)、1970年代的思想屠殺(如文革、赤柬、智利慘案)、到1980年代的政變屠殺(如薩爾瓦多慘案),爾後進步到1990年代種族屠殺(如盧安達、科索沃事件),步入21世紀,又興起的宗教大屠殺(如ISIS伊斯蘭國恐攻、加薩戰爭)。我們環顧20世紀到21世紀這個「第三波文明時代」,各式各樣的屠殺理由不斷演變、繁殖,還會交互加乘,你眼中的「聖戰」在他人中卻是「文明的衝突」,究竟怎麼回事?
這年頭要當人道主義者,光是喊喊口號、穿穿T恤、弄弄路跑甚至辦演唱會,根本就只是自我滿足的舉動。如何根絕大屠殺的發生?這個無解問題讓我們不禁思考,人性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人性會因為科技文明昌盛而更加光明嗎?事實看起來並非如此。
《與魔鬼握手》的導演Roger Spottiswoode是很不錯的政治良心電影導演,他描寫尼加拉瓜內戰的《戰火線下》(Under Fire, 1983),幾乎是政治良心電影的教科書經典典範。而《盧安達飯店》那位專拍良心電影的導演Terry George(導演處女作即為北愛獨立運動經典作品《Some Mother’s Son, 1996》),近期創作力降低,但是依舊深入政治良心影視的製作。另外,《與魔鬼握手》全片都在盧安達首都出外景,有關維和部隊運作細節都相當專業,讓人從細節中,來窺見整個事件失控的原因,當然,這是「西方人的視角」!
而紀念盧安達大屠殺30週年的最後一部電影,筆者推薦美國好萊塢的經典戰爭冒險電影《獵日風暴》(Tears of the Sun, 2003),這部講美軍海豹部隊到內戰的奈及利亞撤僑過程中,因受不了部落屠殺的殘忍,奮不顧身介入作戰而犧牲的虛構故事,是一般「文青們」會「膝蓋反射式」大肆批評的「大美國主義」影片!那麼,這部由好萊塢泡製的戰爭冒險商業巨片,跟盧安達屠殺有何關係?
其實,《獵日風暴》的原始故事,是改編自加拿大特戰司令部最著名的Joint Task Force 2(以JTF2這個簡稱著名,是已故作家湯姆克蘭西在小說《Rainbow 6》把他們介紹到通俗文化世界裡)在1990年代一次發生在哥倫比亞的秘密行動實際故事,改編而來。
獵日風暴
在1996年左右,一位JTF2前隊員寫下這個故事的小說,然後把劇本版權賣給當時的好萊塢天王製片喬席佛,但片子一直沒有開拍機會,陷入了好萊塢著名的「創作地獄」,劇本輾轉一大圈,落到巨星布魯斯威利手上!911事件發生前,原本福斯公司要把劇本改寫成《終極警探4》骨架,要求布魯斯威利主演其成名作品的續作!但是,要把這個特種部隊團隊作戰的故事,硬掰成孤獨英雄搶救難民硬拚叛軍集團的故事,這個點子實在太誇張!
而支持共和黨,以及在911後非常支持對伊拉克動武的布魯斯威利,喜歡這個劇本的政治內涵,用他「同意續演《終極警探4》」這個條件,來換取福斯片廠出錢完成這部「政治」電影,呼應當年美國在後911時代的軍事行動。
布魯斯威利找來1995年幫緬甸政治電影《遠離仰光》(Beyond Rangoon)寫劇本後沒案子接的編劇Alex Laster改寫劇本。《遠離仰光》是部控訴緬甸1988年8月8日的8888民主運動,遭到政府軍血腥鎮壓的英國獨立製片,改編自事發當時一位美國女醫生的親身經歷,全片由流亡泰國的緬甸學運難民和非職業演員演出,在馬來西亞拍攝實景,英國導演約翰鮑曼拍出了學生、教授和美國女醫生在濕熱叢林中遭政府軍追殺的驚險故事,獲得當年坎城影展官方邀請首映,也在當時引起緬甸軍政府的抗議,掀起不少風波,但電影的藝術性頗受肯定。
編劇Alex Laster的創作,有濃厚希望西方世界拋棄外交侷限、救救緬甸的意識型態,如此「不政確」的道德觀,在今天的好萊塢一定無法生存,但是20年前的好萊塢中,還算包容各種政治態度,故有其生存空間。Alex Laster早年也幫克林伊斯威特寫過愛國諜報電影《火狐狸》的改編劇本,這個故事我們以後再談。
壞人肆無忌憚,因為好人任其橫行
所以,雖然很多人認為《獵日風暴》是部講西方主流基督教文明「解救」落後部落屠殺的無腦動作片,是西方人驕傲定義「文明的衝突」直接證據!但當年硬脾氣的布魯斯威利,用他的明星光環,為在主流好萊塢不受歡迎的意識形態背書,不惜睹上他的明星生涯。我們今天看到布魯斯威利因為嚴重的額顳葉失智症而退出影壇,在後期飽受好萊塢主流圈的冷嘲熱諷,但他也曾經做過充滿道德勇氣的政治「選邊站」,不削於討好主流,也不計利益損失,更不想靠近所謂「進步的」意識形態,這樣的巨星如今已在好萊塢消失。
而在電影片尾,字幕打出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壞人肆無忌憚,因為好人任其橫行)這句英國保守主義哲學家Edmund Burke(支持美國獨立,但批判法國大革命產生的法西斯恐怖統治)的名言,這是美國「田園主義」思想的起源,最著名的支持者是永遠的反抗者—亨利梭羅!奇怪?怎麼保守主義會變成抗稅不信任政府的田園主義?法國大革命怎麼成了法西斯思想的溫床?民主主義到底是什麼?這都是可以寫成博士論文的思想題材,有興趣者可翻翻史明先生的短篇傑作《民主主義》,或可改變國民黨黨化填鴨教育永遠講不清楚、矛盾百出的民主政治教條。
巧合的是,幫《遠離仰光》和《獵日風暴》2部片配樂的,都是電影音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這二部配樂是他中期相當知名、也是收藏家亟欲擁有的稀少電影配樂收藏。而布魯斯威利欽點影像派導演安東福夸(Antoine Fuqua)掌鏡,雖開拍沒多久導演就跟老布鬧翻而打死不說話,但安東福夸之後編導《亞瑟王》,等於用英國歷史傳奇重述同個意識形態。此片也是漢斯季默配樂,是影像與音樂渲染力極強的賣力演出,在當時西方一片古裝電影「瘋」潮中,頗算有水準的佳作!安東福夸在影壇二十多年歷練後,終於推出他個人言志的《私刑教育》三部曲,儼然他編導生涯的高峰,如今才要開始。
該大聲抗議時保持沉默是懦弱的罪惡
而《獵日風暴》和盧安達大屠殺的關聯,在於我們前面提到的加拿大JTF2特種部隊以及他們的故事!那是軍事迷考古容易忽略的寶藏。這支部隊最偉大的事蹟之一,就是當年在盧安達,憑著區區13人衛隊,以聯合國維和部隊身份,拯救許多無辜圖西人免遭胡圖人屠殺!
尤其JTF2的隊員,為了保護當時盧安達女總理,和比利時部隊總共僅10名保鏢,隨著總理全家一起被如潮浪湧來的胡圖族民兵殘忍虐殺的創傷,此事嚴重到至今盧安達事發地點,還有他們的紀念碑!他們為了盧安達這個非我國度,犧牲自我生命,成就人類文明普世價值的勇氣,深受如今盧安達人的感念。
到最後容我們回顧一句偉大的名言:「真正的和平並非迴避衝突,而是伸張正義」(True peace is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tension: it is the presence of justice.)這句名言由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牧師所說,後來美國前總統雷根、甚至著名電影《空軍一號》裡的美國總統都重複說過此名言。如此「不政確」言論,似乎說「當屠殺慘劇已經違反人性時,只要身為人類有良知直覺,都該毅然決然介入干預!」金恩牧師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干預,則會讓「壞人肆無忌憚」,因你這種「好人任其橫行」,你不干預不代表你很高超或優越平等,而是一種偽善的懦夫表現。
至於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由誰來定義?這種會讓「進步文青」思辨一整天的無解議題,就讓那些遭受殘忍虐殺酷刑的受難者來好好回答吧!美國著名女詩人艾拉惠勒威考克斯(Ella Wheeler Wilcox)寫道:「該大聲抗議時保持沉默是懦弱的罪惡。」(To sin by silence, when they should protest, makes cowards of men.)這些格言,在如今這個懦弱偽善的21世紀世道,是否更值得我們深深反省?
※首圖( 圖片來源/ Wikipedia公有領域 )
※延伸閱讀:拿起槍枝保家衛國 秘訣都在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