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讓我兩度進戲院觀看的電影,也是近期我最喜歡的電影作品。無論是演員表現、鏡頭語言、劇情結構,甚至是片山涼太演唱的自創曲《一路以來》,都令我印象深刻,並進一步反思應該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平靜這件事。
飾演哥哥「阿邦」的吳慷仁憑藉《富都青年》勇奪第六十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吳慷仁飾演一名聾啞人士,他將大量的手語戲消化得很好,用肢體完美演繹被社會摧殘後遍體鱗傷的模樣。即使人生這條路很艱辛,遇到各種歧視與不平等對待,但阿邦還是不願放棄,帶著弟弟堅強的活下去。飾演弟弟「阿迪」的陳澤耀演活各種人生的無奈掙扎,在阿迪心中,沒有哥哥的世界彷彿像失去了支柱,帶有稚氣又衝動的他,既依賴哥哥又想靠自己闖出一片天。
《富都青年》裡,兄弟倆有個獨有的默契,那就是吃水煮蛋前會互相敲對方的額頭。這個動作正是他們在疲憊生活中的一種小確幸,不僅透露僅屬於兄弟情間的親密,更暗示著兄弟倆用頭破血流的心態在對抗人生裡的每一次挑戰。「敲水煮蛋」成為《富都青年》的標誌性動作,演員群與導演在宣傳期間,更被影迷們要求現場上演該經典片段,為現場增添不少笑聲。
《富都青年》裡的鏡頭使用很多蒙太奇手法,有兩個片段讓我很難忘:殺雞和烏鴉。殺雞的那幕是很多看完《富都青年》的朋友們都感到震憾的片段,電影用一種很強烈的手法,讓我感受生命渺小這件事。而烏鴉是大家共同認為不祥的象徵,在劇中像是一種前兆,預告即將到來的悲劇。電影裡不會只著重在大場面,很多屬於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還有各種不起眼的角落也被收錄在裡面,讓電影更加具有說服力。
除了主要演員阿邦、阿迪兄弟倆之外,電影中還有一些值得受關注的配角們,他們的設定使《富都青年》探討社會議題的層次更上一層樓。《富都青年》裡有三位女性角色:Money姊、社工佳恩以及緬甸妹,她們為兄弟倆帶來溫柔的力量與關心,即便互相都沒有血緣關係,卻持續用愛照亮阿邦和阿迪。
其中,Money姊的存在具象化了馬來西亞對於LGBTQ族群的不友善,雖然她擁有正式的馬來西亞公民證,但還是淪為被社會排擠,只能和外籍移工、無身份者居住在同個空間的底層居民。
在第二次進戲院觀影時,我很幸運的被吳慷仁點到問問題,當時我提出疑問:「為什麼最後一幕的阿邦要看著兒時的自己哭泣?電影裡好像有出現過三次成年後的阿邦和阿迪看著兒時的自己,對於這樣的對比,有什麼意義想傳達嗎?」從他的答覆中,我可以接收到阿邦想和童年的自己和解這件事,也得知阿邦在當時其實很懷念兒時的自己,想和弟弟一起重新生活的那份渴望,或許只被允許存在於阿邦的夢裡。這幾幕成年與兒時的對比,是我最喜歡的劇情片段。
正如電影主題曲《一路以來》的歌詞:「這就是人生」人生的形狀好像誰也說不準,時間無情的在我們身上留下壓痕,命運就像早就被決定似的,每個人都有一些無奈需要去掙扎,在這段時間裡留下來的產物,真的能代表你這個人的價值嗎?也許沒有絕對,但唯有繼續往前走,才能和這個世界說晚安。
※(圖片來源/Abang Adik 富都青年官方臉書)
《富都青年》道出命運殘酷 人生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這是一部讓我兩度進戲院觀看的電影,也是近期我最喜歡的電影作品。無論是演員表現、鏡頭語言、劇情結構,甚至是片山涼太演唱的自創曲《一路以來》,都令我印象深刻,並進一步反思應該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平靜這件事。
飾演哥哥「阿邦」的吳慷仁憑藉《富都青年》勇奪第六十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吳慷仁飾演一名聾啞人士,他將大量的手語戲消化得很好,用肢體完美演繹被社會摧殘後遍體鱗傷的模樣。即使人生這條路很艱辛,遇到各種歧視與不平等對待,但阿邦還是不願放棄,帶著弟弟堅強的活下去。飾演弟弟「阿迪」的陳澤耀演活各種人生的無奈掙扎,在阿迪心中,沒有哥哥的世界彷彿像失去了支柱,帶有稚氣又衝動的他,既依賴哥哥又想靠自己闖出一片天。
《富都青年》裡,兄弟倆有個獨有的默契,那就是吃水煮蛋前會互相敲對方的額頭。這個動作正是他們在疲憊生活中的一種小確幸,不僅透露僅屬於兄弟情間的親密,更暗示著兄弟倆用頭破血流的心態在對抗人生裡的每一次挑戰。「敲水煮蛋」成為《富都青年》的標誌性動作,演員群與導演在宣傳期間,更被影迷們要求現場上演該經典片段,為現場增添不少笑聲。
《富都青年》裡的鏡頭使用很多蒙太奇手法,有兩個片段讓我很難忘:殺雞和烏鴉。殺雞的那幕是很多看完《富都青年》的朋友們都感到震憾的片段,電影用一種很強烈的手法,讓我感受生命渺小這件事。而烏鴉是大家共同認為不祥的象徵,在劇中像是一種前兆,預告即將到來的悲劇。電影裡不會只著重在大場面,很多屬於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還有各種不起眼的角落也被收錄在裡面,讓電影更加具有說服力。
除了主要演員阿邦、阿迪兄弟倆之外,電影中還有一些值得受關注的配角們,他們的設定使《富都青年》探討社會議題的層次更上一層樓。《富都青年》裡有三位女性角色:Money姊、社工佳恩以及緬甸妹,她們為兄弟倆帶來溫柔的力量與關心,即便互相都沒有血緣關係,卻持續用愛照亮阿邦和阿迪。
其中,Money姊的存在具象化了馬來西亞對於LGBTQ族群的不友善,雖然她擁有正式的馬來西亞公民證,但還是淪為被社會排擠,只能和外籍移工、無身份者居住在同個空間的底層居民。
在第二次進戲院觀影時,我很幸運的被吳慷仁點到問問題,當時我提出疑問:「為什麼最後一幕的阿邦要看著兒時的自己哭泣?電影裡好像有出現過三次成年後的阿邦和阿迪看著兒時的自己,對於這樣的對比,有什麼意義想傳達嗎?」從他的答覆中,我可以接收到阿邦想和童年的自己和解這件事,也得知阿邦在當時其實很懷念兒時的自己,想和弟弟一起重新生活的那份渴望,或許只被允許存在於阿邦的夢裡。這幾幕成年與兒時的對比,是我最喜歡的劇情片段。
正如電影主題曲《一路以來》的歌詞:「這就是人生」人生的形狀好像誰也說不準,時間無情的在我們身上留下壓痕,命運就像早就被決定似的,每個人都有一些無奈需要去掙扎,在這段時間裡留下來的產物,真的能代表你這個人的價值嗎?也許沒有絕對,但唯有繼續往前走,才能和這個世界說晚安。
※(圖片來源/Abang Adik 富都青年官方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