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10月,你對這小生命有所期待嗎?你期待些什麼?小生命的未來,以及可以為你帶來了什麼不一樣生活?從小孩的出生,就是依附在父母中,從小時候矇矇懂懂,做什麼事都需要父母的協助,到長大了學習獨立成長。
但父母真的有打算讓我們自我成長嗎?漸漸的父母開始習慣了保護好我們,甚至是掌控我們想走的每一條路,除了為了我們好,更是希望我們可以成為父母的寄託,我們就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貓的孩子來探討在父母的安排中,是為我們好,還是只是為了成就父母。
貓的孩子劇情簡介
《貓的孩子》故事在講述,主角劉修甫『阿衍』在大考前夕面臨母親的期待以及分數壓力之下,進而導致心理狀態扭曲。
在這緊張的親子關係背後,父親更是有了外遇,而母親小圓媽希望透過阿衍提升在學成績來得到阿衍爸的關注,把未來的希望寄託阿衍身上。 但在小圓媽專注於阿衍的成績上,以及阿衍爸的反應回饋,並沒有真正的去了解到阿衍的行為狀況,以及給予其他的關心,最終導致阿衍因心理扭曲開始毒殺貓咪,在媽媽對阿衍的其餘行為不理會之下,更是出現了弒母的行為。
身為孩子就應該是父母的附屬嗎?
人生父母養,但養育之恩就應該讓小孩成為父母的附屬嗎?父母的話一定是對的嗎?從旁觀的角度來看,小孩在剛出生不管是任何事物以及決定權都是依附在父母,並且父母也是全心全意投入愛投入心力,去陪伴孩子的成長,但孩子有一天會長大,有一天會有自己的想法,而大多父母出於愛,讓小孩少走彎路的名義,去干涉其自由發展。
但我們靜下來思考,父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還是其中裡面有點虛榮心作祟,又或者是我們將自身的期許放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為父母達成。
每個人生來都有自我意識,都有屬於自己的興趣天份,更是不同的個體。雖然在小的時候依附著父母,但應該也是有自我的思想,並且有自我想發展的方向,無法毫無想法的任父母擺佈。
爸、媽,為什麼你們沒做到的事我就要做到?
父母總是把未來希望寄託放在孩子身上,往往也都會遺忘自己是否有做到,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有時候也許父母自身做到,孩子更容易往那個方向看齊,因此生小孩容易當父母可是一門學問。
在小孩開始懂的思考後,便會開始思考父母的要求,他們是否也有做到?當然小孩在上學期間責任確實是在讀書,但是成績的取得就能夠去評斷是否有盡到讀書的責任嗎?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是不是應該思考是孩子在讀書上是否有盡力,身為父母的自我是否有做到相對的榜樣?父母應該要求的是還自在做任何事情是否有盡心盡力,是否問心無愧。
什麼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佔據了很大位子以及時間,在小孩一開始的牙牙學語,父母便開始成了孩子的第一位教師,那怎樣才是對孩子好呢?
擔心孩子受傷是好的嗎?讓他們避開所有困難是好的嗎?要擔心到幾歲?我們可以在初期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但他長大後呢?老了之後呢?他有能應對困難危險的能力嗎?
對孩子好,並不是讓他們避開所有困難的道路,並不是避免他們受到任何傷害。一路走到成年的我們更應該可以體會:在一生當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讓我們成長到現在,避免孩子碰到困難對他們一點也不好,透過困難引導心靈茁壯,該如何面對困難才是一段正確的道路引導,遇到困難就哭著找父母,並不是一件健康的現象。
學習盡心盡力,放手讓孩子去摸索
想養成一個很棒的小孩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最棒的孩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當父母協助孩子的養成,重點在於啟發,尊重,引導;啟發找尋興趣,並加開發這塊的興趣以及天份。
尊重孩子的選擇,並理解他們為何選擇、為何放棄,如果放棄的原因是遇到困難,那麼我們該怎麼引導小孩面對以及解決困難是很重要的。身為父母我們要帶領孩子學習的是,每件事盡心盡力、努力完成,就算結果不完美,只要問心無愧、過程有學習到就是最好的結果。
久而久之,當父母的就只要學著放手,讓孩子去摸索,適度引導,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了。
※首圖(圖片來源/摘自GQ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