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正部長的問題,在前述的部分已經說明的非常清楚,但是更讓人質疑的是,為什麼邱國正這樣的守舊派可以扶搖直上執掌國防部,一路提拔重用邱國正的蔡總統難辭其咎。
邱國正作為守舊派的鮮明形象,在他2015年上任陸軍司令前就已經是眾人皆知,他是否為接掌國防部帶領軍事事務革新的合適人選,是不問可知的。
但是蔡總統似乎並不在意這些顧慮,仍然讓邱國正出任國防部長,對於邱國正部長這些年治軍的問題始終保持沉默,從「阿忠」上書、踢正步到抗彈板這些影響國軍內外觀感的爭議事件,任由邱國正部長的顢頇作為打擊基層士氣及公眾的信心。
倘若說邱國正出任國防部長是短期的權宜之計,那麼去年年底蔡總統宣布役期延長之後的內閣改組,應該是一個人事更迭的良機,讓更有革新觀念的適任者帶領軍事事務革新,但是邱國正部長依然在任,並且在今年伊始汲汲營營的恢復踢正步,讓國軍內外為之搖頭,再加上抗彈板爭議,造成的信心危機迄今仍然未能平息。
蔡總統任用的國防部長體現
「彼得原理」
在管理學上耳熟能詳的名詞「彼得原理」,在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指「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及負資產。」今日邱國正部長的作為正是「彼得原理」的體現,諷刺的是在蔡總統任內,這樣不能勝任職責的國防部長不是只有邱國正部長。
事實上從蔡總統任內起用的這幾位國防部長,一任比一任守舊顢頇,從馮世寬、嚴德發到現在的邱國正,都未能真正推動軍事事務革新,甚至不時有開倒車的作為,如換發「艾森豪夾克」、加強「連坐法」到今日的恢復踢正步,種種積累造就今日沉痾難起的國軍。
這些國防部長的守舊顢頇作為,蔡總統從未表示過意見,也未積極善用其統帥權改正問題癥結,更未能從這些人事經驗得到反省,慎選適任人選、推動文人治軍跟將官人事革新,讓國軍在這七年多除了增加飛彈、潛艦的戰力之外,在至關重要的管理文化、組織及觀念上卻進步有限,落得被軍武界嘲諷「以為是烏克蘭軍,原來是俄軍」的困窘。
結語
回到上篇文章管理學者杜拉克回憶他跟通用總裁史隆的對話,史隆強調:
「如果我們不用四小時好好地安插一個職位,找最合適的人來擔任,以後就得花幾百個小時的時間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今日蔡總統在任命邱國正等人擔任國防部長的經驗徹底展現出史隆的警告,但問題是,對於蔡總統跟邱國正部長的繼任者來說,他們得花上多久的時間,才能收拾這個爛攤子呢?
國防體檢系列—用錯人的代價(二)
前篇談到邱國正部長是否認知當前國軍的問題,以及觀念上未能與時俱進,本篇繼續談邱國正部長是以什麼態度面對這些問題?以及蔡總統的用人態度如何「造就」今日的邱國正部長治下沉痾難起的國軍。
三、面對國軍的問題,邱國正部長的態度是什麼?
今日國軍的問題雖然是多年積累的沉痾,但是邱國正部長身處國防部長的高位,面對這些問題他是用什麼態度去處理?從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他的態度。
先從陸軍航特部志願役士兵「阿忠」上書蔡總統陳情公發裝備開始說起,「阿忠」質疑為何「教召用的裝備是全新的,志願役的裝備卻要自購」?當此事成為媒體焦點時,邱國正部長在立法院被質詢此事,卻罵道「如果知道投訴的人是誰,一定會治他。」稍後,邱國正部長又表示,不會追究「阿忠」,但是他認為「這種人很窩囊,不屑跟這種躲在暗處放話的人講話」。
邱國正部長的這番言論引起軍中內外強烈的指責,認為他無視「阿忠」上書所反映的裝備問題已經是眾人皆知的痼疾,反而要放話辦人、罵對方「窩囊」,令人質疑這是一個有基本氣度的領導者嗎?
第二是為國軍內外都為之搖頭的恢復踢正步訓練,邱國正部長不僅積極推動復辟這樣已經被揚棄的糟粕,甚至力推跟中國解放軍相同的「推槍式」正步,以「恢復軍魂」,如果不是外界的強烈反彈才讓邱國正部長不得不放棄全軍踢正步的企圖,那麼今年下半年國軍基層可能都正在進行踢正步訓練,而邱國正部長竟然還大言不慚的說踢正步跟刺槍可以「練力、練技、練膽、練心」所以「我不會放棄」。顢頇頑固的程度讓人瞠目結舌。
第三是面對一年比一年多的志願役報退離營,今年恐怕只會更嚴重,已經是軍方迫在眉睫的人力危機,邱國正部長卻若無其事的說是「年輕人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國軍絕對不會硬把他改變過來,勉強不得的」。完全無視報退者都直言的軍中環境、管理文化才是導致基層大量流失的根源,這種自欺欺人的態度如何能解決問題?
第四是近期的抗彈板爭議,在當年抗彈板標準定案時,時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陸軍司令的邱國正部長對此是難辭其咎,今日面對問題不斷的抗彈板,邱國正部長除了輕描淡寫的說「不會草菅人命」之外,是否認真的正視問題亡羊補牢?還是在敷衍塞責的同時,以國防部的力量打壓吹哨者扣上「認知作戰」、「打擊國軍士氣」的帽子,甚至動員基層上「莒光園地」為國防部粉飾太平?相信公眾都看得出來答案是何者。
蔡總統難辭其咎
邱國正部長的問題,在前述的部分已經說明的非常清楚,但是更讓人質疑的是,為什麼邱國正這樣的守舊派可以扶搖直上執掌國防部,一路提拔重用邱國正的蔡總統難辭其咎。
邱國正作為守舊派的鮮明形象,在他2015年上任陸軍司令前就已經是眾人皆知,他是否為接掌國防部帶領軍事事務革新的合適人選,是不問可知的。
但是蔡總統似乎並不在意這些顧慮,仍然讓邱國正出任國防部長,對於邱國正部長這些年治軍的問題始終保持沉默,從「阿忠」上書、踢正步到抗彈板這些影響國軍內外觀感的爭議事件,任由邱國正部長的顢頇作為打擊基層士氣及公眾的信心。
倘若說邱國正出任國防部長是短期的權宜之計,那麼去年年底蔡總統宣布役期延長之後的內閣改組,應該是一個人事更迭的良機,讓更有革新觀念的適任者帶領軍事事務革新,但是邱國正部長依然在任,並且在今年伊始汲汲營營的恢復踢正步,讓國軍內外為之搖頭,再加上抗彈板爭議,造成的信心危機迄今仍然未能平息。
「彼得原理」
在管理學上耳熟能詳的名詞「彼得原理」,在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指「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及負資產。」今日邱國正部長的作為正是「彼得原理」的體現,諷刺的是在蔡總統任內,這樣不能勝任職責的國防部長不是只有邱國正部長。
事實上從蔡總統任內起用的這幾位國防部長,一任比一任守舊顢頇,從馮世寬、嚴德發到現在的邱國正,都未能真正推動軍事事務革新,甚至不時有開倒車的作為,如換發「艾森豪夾克」、加強「連坐法」到今日的恢復踢正步,種種積累造就今日沉痾難起的國軍。
這些國防部長的守舊顢頇作為,蔡總統從未表示過意見,也未積極善用其統帥權改正問題癥結,更未能從這些人事經驗得到反省,慎選適任人選、推動文人治軍跟將官人事革新,讓國軍在這七年多除了增加飛彈、潛艦的戰力之外,在至關重要的管理文化、組織及觀念上卻進步有限,落得被軍武界嘲諷「以為是烏克蘭軍,原來是俄軍」的困窘。
結語
回到上篇文章管理學者杜拉克回憶他跟通用總裁史隆的對話,史隆強調:
「如果我們不用四小時好好地安插一個職位,找最合適的人來擔任,以後就得花幾百個小時的時間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今日蔡總統在任命邱國正等人擔任國防部長的經驗徹底展現出史隆的警告,但問題是,對於蔡總統跟邱國正部長的繼任者來說,他們得花上多久的時間,才能收拾這個爛攤子呢?
※首圖(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