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可以挑戰專業嗎?

發布日期:2023 年 10 月 2 日
文章分類:,
作者: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台灣動保法規定,進行動物實驗的機構,皆須設置「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ACUC),負責監督實驗動物使用與飼養照護的情形。此外,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及多位學者的努力推動下,農委會也於2018年修正公告,規定IACUC成員應至少包括「獸醫師」與「外部委員」各一名;且為了引入不同視角,外部委員最好由沒有動物實驗研究背景的「一般人」擔任。

 

一般人?一般人能懂什麼?非專業的「一般人」可以挑戰「科學」專業嗎?這恐怕是許多拿動物進行實驗的機構或科學家們,一聽到就很容易「炸毛」的反應。在台灣(或應該說是全世界),「非專業挑戰專業」的情況總是會遇到非常大的反彈,似乎所有對「專業」提出問題、質疑的人,都會被批評是「不尊重專業」、「滾開,讓專業的來!」但,真的是這樣嗎?

 

「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引入「外部委員」機制,源於動物保護意識普及的英國。由於許多民眾關心實驗動物議題,公眾亦要求各實驗機構公開實驗動物的狀況與實驗計畫,因此引入「外部委員」,某種程度是讓公眾可以參與實驗動物的使用、管理與表達關注。美國對實驗動物應用的管理也規定:「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ACUC)成員應包括「至少一名來自機構內或外部的非科學背景成員」和「至少一名公眾人士,以表達社會大眾對於適當管理和使用動物的關注」。

為什麼我們應該關心實驗動物?

 

刷牙、塗口紅、清潔廚房、吃保健食品、生病時打針吃藥,人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切,都與實驗動物有關。先不論所謂「動物模式」是否都能合理應用在人體,值得我們擔心的還有:倘若實驗動物狀態不好,是否會讓研究品質打折?如果使用身心狀態都不佳的動物進行安全測試或藥物動力學測試,所得出的結果是否依然能保證「安全」?其結果能適用於人類嗎?……從這些角度來看,就可以知道為何我們都必須關注實驗動物的處境了。

2019年7月,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邀請了致力推動英國科學機構落實動物實驗「Replacement(替代)、 Reduction(減量)、 Refinement(精緻化)」3R原則的「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實驗動物部主任佩妮.霍金斯(Penny Hawkins)來台,於台灣動物保護學院舉辦一場「為什麼我們應該關心實驗動物?」的講座,並與行政院農委會和中華實驗動物學會合作,在台北、高雄舉辦兩場 IACUC「外部委員」專業培訓國際研習會。

身兼科學家與動物保護人士的霍金斯女士在講座中詢問:我們應該要把實驗動物的「痛感」納入實驗考量中嗎?她舉實驗室裡常見的小白鼠為例,如果小白鼠總是被實驗人員以抓住尾巴的方式「提出」鼠籠,會讓牠們非常恐懼,因為牠們是被掠食的動物,那種被「提起」的感覺,就像被掠食者抓住一樣。而在研究人員對牠們施打針劑時,這樣的恐懼就可能對研究或實驗造成負面效應。就像人類承受壓力時,心跳會加快、血壓會提高,動物也是一樣的。因此人們應該全面考量:用以實驗的動物,牠們的情緒是否會緊張或恐懼?牠們的痛苦感受是否超過被打針的痛感?同時,在評估動物實驗所帶來的利益及動物受到的傷害時,倘若發現動物承受的傷害超過帶來的利益,該實驗就應該被禁止。

如果小白鼠總是被實驗人員以抓住尾巴的方式「提出」鼠籠,這會讓牠們非常恐懼,因為牠們是被掠食的動物。而這些緊迫恐懼都可能對研究或實驗造成負面效應。( 圖片來源/AP NEWSROOM)
如果小白鼠總是被實驗人員以抓住尾巴的方式「提出」鼠籠,這會讓牠們非常恐懼,因為牠們是被掠食的動物。而這些緊迫恐懼都可能對研究或實驗造成負面效應。( 圖片來源/AP NEWSROOM)

霍金斯認為,科學研究的有效性、動物模式的適用性與研究品質良莠,都是一個高品質科學研究實驗應該考量的元素,例如實驗設計是否妥當、操作是否良好、分析是否嚴謹、結論是否精準等,以及動物實驗的倫理問題,都必須在「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ACUC)中,被嚴謹的檢視與討論。

目前,全世界的科學家對於對待實驗動物應奉行的「3R原則」已有普遍的共識,盡量避免讓無辜的動物為實驗犧牲,除了盡可能減少使用動物進行測試的實驗案件外,也積極開發替代方案,強調提升實驗品質,讓不得不進行實驗的動物能夠在舒適、符合其習性且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實驗,並通過改善實驗動物的動物福利,提升科學實驗結果的準確度。

「外部委員」的功能、角色與重要性

被用於實驗的動物和被用於其他用途的動物,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人們設計實驗的內容,往往都會使動物受到傷害,如使動物致病、致殘或致死。所以在這之中,減少動物的痛苦與提升動物福利是相當重要的事。

霍金斯在講課中提到,外部委員是整個機制當中最能為動物發聲的角色,雖然不一定能夠達成,但至少讓實驗動物可能擁有較好的生命品質。她認為,如果有一個代表大眾聲音的外部委員在審查小組中協助審查科學計畫,即便沒有相關的知識背景,仍然可以讓科學家接受更多挑戰,讓他們進行更多反思或檢驗。她進一步強調,正是因為外部委員不具備相關知識,更能在審查過程中提出科學家們「意料之外」的問題,也更能從倫理面提供科學家進行思考。這些問題也許在科學領域中看似不重要甚至愚蠢,卻往往是在動物實驗審查中最能突破盲點的問題。

可以說,在動物實驗的專業範疇中,外部委員並不只是「監督」而已。外部委員在IACUC會議中具有協調、折衝的功能,他們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為動物發聲,在適當的時機提供不同角度與看法,同時也必須勇於質疑正在進行的實驗現狀,提出對動物使用正當性的疑慮,討論動物實驗的益處與傷害。例如:如果動物處於緊迫、害怕、痛苦或是需求未被滿足的情況,在科學上將會對實驗研究的品質有負面影響。因此,當外部委員檢視實驗機構「3R原則」的落實情形,對科學機構的研究品質提升也會有幫助。

被用於實驗的動物和被用於其他用途的動物其不同之處在於:人們設計實驗的目的就是要傷害牠們(使動物致病、致殘或致死),所以在這之中,減少動物的痛苦與提升動物福利是相當重要的事。( 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

沒有任何問題是蠢問題!科學家必須為動物實驗負起全責

外部委員的設置,主要是希望能達到「提升動物福利」、「科學上的實驗品質」、「機構對外的公開透明性」、「提升機構內照護人員對動物的關懷」等目的,因此,外部委員不必因為不具科學背景或缺少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而沒有信心。畢竟,一個好的科學家必須為動物實驗負起全責,接受並回答任何對實驗的疑問。此外,在促進「機構對外的公開透明性」上,外部委員更可以讓實驗機構受到大眾檢驗。實驗機構必須讓大眾清楚了解實驗會對動物造成的傷害、可以帶來的益處,同時有能力說服大眾實驗的正當性。

2018年,RSPCA曾針對英國民眾進行一系列關於動物實驗的民調,結果顯示,68%英國民眾認為,只有在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又不會帶來太多痛苦的情況下,才能接受動物實驗;另外有27%民眾則認為動物實驗應該完全禁止。可見在英國,動物實驗已經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

因此,任何要進行動物實驗的單位,都應誠實地讓外界明白,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動物需承受的緊迫與壓力為何?實驗對動物的影響是什麼?現在世界各國都有許多動物實驗,其經費來自政府預算,因此這讓外部委員角色又更重要:他們象徵了動物實驗的「公民監督」,而且是受國家立法保障的。

任何要進行動物實驗的單位都應誠實地讓外界明白,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動物需承受的緊迫與壓力為何、實驗對動物的影響是什麼。( 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

謹慎審查,科學家對動物實驗是否有慣性依賴?

「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ACUC)成員在審核任何實驗計畫書,都必須注意這些進行動物實驗的機構是否有尋找替代方案?是否有減少動物使用?或者至少減少動物的疼痛和痛苦?此外更需要進行傷害與利益的分析,以確保所有的實驗計畫是否符合動保法、鼓勵和推廣3R。

因此審核科學實驗計畫的工作,除了專業技術人員(如:獸醫、科學研究人員等)外,有外部委員的參與是很重要的,雖然外部委員不能代表社會全體,但他仍是社會的一部分,在審查動物實驗計畫中,往往能給予科學家不同的刺激與倫理思考的方向。也因為多方的刺激和挑戰,科學家們才能跳脫原有的思考框架或路徑依賴,積極尋找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案並照顧好動物福利。

要和比自己專業許多、可能持完全相反意見的科學家組成的 IACUC共事,,與學習如何成為好的外部委員,是兩個不同的挑戰。霍金斯分享,就算自己是唯一一個不同的聲音,無法和他人達成共識,也一定要確保自己的想法被聽見、被理解、被記錄下來。即使當下無法改變什麼,擁有表達意見的絕對自由,就是產生影響力的第一步。

遠自英國而來的科學家佩妮.霍金斯(Penny Hawkins)。身為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實驗動物部主任,她以豐富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外部委員」的角色和重要性。( 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

願意接受挑戰與質疑且為此負責的人,才稱得上真正的專業!

台灣從民國91年(2002年)~105年底(2016年),光是被用於動物實驗的狗(不含動物醫院門診個案有主的犬隻)就高達6,339隻,其中5,108隻在實驗中死亡或最後被安樂死,其餘可能被轉用於其他實驗、教學訓練等,持續承受著各項實驗的不適與痛苦。

除了實驗犬外,每年還有上百萬受法律保護的脊椎動物被「科學應用」(實驗),如豬、牛、貓、兔、鼠……,15年來累計達2,000萬條生命(包含胚胎、野外捕捉後野放、動物醫院門診犬貓)。且這個數量還未包括「提供組織或器官」、「為開發、維持基改動物品系」、以及「繁殖過量」等原因而被犧牲的實驗動物。這裡面到底有多少生命是不必要的痛苦與犧牲?

兩場研討會最後,學員們被分成小組模擬 IACUC 審查會議。霍金斯提供了三個不同的實驗計畫,並提供一套評估方式,用三個象限分析動物實驗是否應該進行,分別是:對人類的效益 (benefits)、達成效益的可能性 (likelyhood of benefit)、對動物的傷害程度 (harm to animals),簡單又有助於討論,使得當日大家都能樂在其中,討論非常熱烈!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學員雖然有不同的背景和立場,卻遵循著霍金斯所提醒的:每個人的意見都很重要,清楚表達各自的想法,並透過討論試著達成共識。

 

回到標題的大哉問:非專業可以挑戰專業嗎?

 

在 IACUC裡面,不論是外部委員或是有相關背景的委員,每個人的意見都同等重要。所以,重點從來都不是什麼樣的人有資格挑戰專業,因為願意接受挑戰與質疑且為此負責的人,才稱得上真正的專業。

別忘了,非專業的外部委員,正是為了「促進動物實驗倫理、提升研究品質」而被法律保障的存在啊!

※本文轉載自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官方臉書粉絲團,再次感謝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原文網址

※此文作者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寸舫筑與林炫宇
首圖 ( 圖片來源/AP NEWSROOM )